详细介绍
立足当地实际,以北方最大酱生产基地为目标,抓住产业化发展主线,形成了酱菜特色产业链条——
任丘市苟各庄镇酱产业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初主要由商贩从北京批来散黄酱串村零售。发展至今,已拥有规模型龙头生产企业5家,同时拥有一些散户型生产加工点,产品主要供应批发商业市场及京、津、保定等酱菜企业用作原料,并形成了“舒奇”、“桂园居”、“桂源”、“王志强”、“绿芳”、“顶香”等一批河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在2000年左右,苟各庄酱产业曾经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苟各庄镇党委书记宋云来毫不避讳地说,“这个‘辉煌’是指表象上的,当时全镇从事酱产业人员非常多,上规模的企业就有十多家,但是都会存在着产品质量不达标,技术上的含金量低的状况,长此以往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一大批企业随之垮了。可以说,这种繁荣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产品质量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生命线”,一些企业固步自封,一味地照搬,一味地假冒,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一定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当然,企业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可以靠粗放型经营获利,但决不是长久之计。
仁和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此公司于1994年建厂,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年产量已达4000万吨。在刚起步的几年里,公司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只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销售情况还算可以。但是公司CEO彭玉江不满足现状,积极寻求合作对象,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与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于2002年,引进王致和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公司发展走向科学发展道路。公司依照王致和公司设计的图纸要求建设生产车间、检验室、成品库等,产品严格执行国家品质衡量准则,按王致和公司质量发展要求严格管理。如今,仁和慢慢的变成了了“王致和酱生产基地”,公司全部产品直接供给“王致和”,并签有长期供货合同。
宋云来说:“仁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个成功的个例,这些经验值得别的企业借鉴。”本地企业和外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够学到大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另外,还能促进企业完善生产中的所有的环节,提升产品质量。
河北天顺酱业有限公司一直走在任丘酱行业的前列,企业具有标准化生产线条,年生产酱千吨以上,公司生产的面酱80%销往北京。
“看到任丘大小超市里摆放的‘海天’面酱,我都觉着脸红。”天顺公司总经理裴小渠颇为激动地对记者说,“你看‘海天’面酱原产地在广东,但是在北方却卖得很好,价格也比我们的高出一倍,怎么人家就这么牛呢?”
裴小渠说,“海天”之所以能够在北方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是由于所产的面酱科技含量非常高,味道独特。企业具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这支科研队伍就是“海天”独特口味的制造源,是“海天”能一直走在同行业前列的“核心技术”。
裴小渠一直把“海天”作为自己的赶追目标,他也想建自己的科研所,但是苦于资金和各方面原因,建立科研所还不现实。而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于是,裴小渠通过种种渠道与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由他们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公司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占到总投入的一半以上。
裴小渠介绍,任丘酱产业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海天’面酱产自广东,而广东根本不产小麦和大豆。另外,黄河以南,很少有人食用面酱。‘海天’从北方进口原料,然后再将成品销往北方市场,成本自然就比我们高,这方面我们就比他们有优势。”
学人之长,克己之短。裴小渠对自己的酱业公司发展非常乐观,他说:“我不怕竞争,喜欢挑战。‘海天’做得好我就学,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做的和‘海天’一样好,长远的目标就是做得比‘海天’还要好。”
这些农民企业家通过市场的洗礼,渐渐意识到,企业要想赢得竞争就必须有自己的“招牌”,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任丘苟各庄镇酱产业的蓬勃发展,除了这些农民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科学的经营管理外,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植。
苟各庄镇政府积极带领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抓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提档升级,同时不断加大对这一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从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企业多方面的优惠。
宋云来介绍,目前苟各庄镇酱菜生产已有一定规模,但就产业现状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低并且存在无序竞争问题。
为此,苟各庄镇于2003年成立了酱菜行业协会,旨在规划建设生产基地,形成集约优势,创立统一品牌,遏制无序竞争,开发新产品,提高利润率。
目前,整个镇酱产业年总产量达5万吨,产值1亿多元,年加工大豆1.5万吨,面粉1万吨。并且带动了当地面粉、纸箱制造、餐饮、彩印、运输、塑料包装等相关产业。近几年来,苟各庄镇兴建了面粉厂15个,纸箱厂3个,彩色印刷厂2个,运输公司2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600余人。不少农民靠酱发了家。刘俊杰 韩 峰 郭 彬 刘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