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极大的美国内战奠定了一个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基石
发布时间: 2024-06-05 来源:出口快速门问答
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在1861年打起来的,以往我们听说的是为奴隶制打的,其实进一步探索,就会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用一个资深美国史专家的话说:“以前的美国对没用的事提不起兴趣。”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南北战争背后真正的动机。当时德国还是一盘散沙,事实上没有德国一说,因为1871年德国才统一。在那之前,德国的领土上有几百个小国家,大家是普鲁士人、黑森人、吕贝克人,唯独没有德国人。英国人就更是没有对国家的认同感——爱尔兰人压根不感觉自己是英国人,因为他们刚被饿死了几百万人,英国政府却没有出手救援,苏格兰人在英格兰人眼里其实就是野人。当时的美国人并不是太认同“美国”这个概念,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跟英国有关。早年的英国跟现在的英国不一样,英国人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领先全世界,原因很多,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跟英国当时普通老百姓工资极低强相关。注意啊,是强相关,不是说工资低所以工业革命了。怎么理解这事呢?假如你是个工厂主,你只有把工人的工资压得足够低,才会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下来的钱越多,你才有机会扩大再生产,有可能去雇佣瓦特这样的工程师改良蒸汽机,才可能工业革命。工资低必然意味着老百姓过得不好,事实上英国崛起的那些年,普通英国人惨极了,只有足够惨,才可能远渡重洋去新大陆,如果在英国过得好,谁没事去美洲啊。要知道,早期去殖民美洲的人,每年几乎死80%,第一年上岸一千人,第二年只剩两百了。为什么法国人在美洲没建立像英国人那样的“丰功伟绩”呢?美国顶级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是当时法国人刚搞完大革命,普通老百姓把贵族、地主、富农全家都给拖上了断头台,大家把贵族们的地分了,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也就没必要去美洲亡命了。西班牙人最先到了美洲,却一直在南美折腾,基本没涉足北美(美国在北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西班牙人主要是去挖钱了,美洲的好东西都在南美,金矿、银矿都在南美,南美环境其实很好。现在美国那块地唯一的特点是平坦,适合种地。英国人去美洲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比西班牙人晚了近一百年,整个美洲的好地方基本都被占了,他们只好去北美种地,美国就是将英国赶走后独立出来的。不过美国建国的真实情况复杂一些,独立战争是1783年打完的,决定成立美国政府制宪会议是1787年在费城胜利召开的,中间这四年,美国是没有联邦政府的,也就没有中央政府。这也好理解,美洲大陆上的人受不了英国人的压迫,所以出钱出枪打败英国人。英国人走了如果立刻搞个政府骑在自己头上,那成什么了?所以美国先贤们觉得不搞中央政府,挺好。但是事情很快有了新变化。因为有些人奔走相告,强烈要求搞个中央政府,这就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打独立战争的时候,当时华盛顿他们一伙是没有钱的,所以就向普通老百姓借钱,这是美国第一批国债。美国的国债早于美国政府。当时发了无数的国债,战争期间大家抗英热情高,也就无所谓,很多人毁家纾难,借就借了,华盛顿他们拿走了钱,留下一张借条。可是等到打完仗,去哪找钱啊,这些借条就成了废纸。这时候有人脑子活,发现了一个财路,低价回收这些借条,比如100块的借条,大家本来觉得成废纸了,现在有人以两块钱回收,就赶紧卖给他。就这样,有部分人用少量的钱回收了天量债券。这些人强烈要求成立中央政府,顺便成立财政部,由中央政府向老百姓征税还钱。这些人数量倒是不大,但是能量巨大,加上其他的一些次要原因,轰轰烈烈的立宪会议搞起来了。主张全额还钱的汉密尔顿成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当时的财政部金库里放着的就是这些债券,这个汉密尔顿后来印在了美国的货币上。
参加会议的55个各州代表全部有名有姓,没有一个普通老百姓,全是地主和放高利贷的。会上确立了美国的国策,保护私有财产,一定要还钱,防止民主。我没写错,是民主,当时大家很担心法国那种事发生在美国,民主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贬义词。提起这个词,大家第一反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断头台,由民意决定把贵族和地主推上去砍头。事实上,美国后来一直走的都是精英治国的路线,由大资本家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正确地处理国家大事。要知道,美国一开始是没有央行的,后来有过两个,全被解散了,再后来是摩根家族的私人银行最先成了美国实际上的中央银行,然后才有了美联储。大家自由竞争,愿赌服输,任何一个人都去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穷死,那是你自己活该。现在美国的福利在发达国家中也只能算一般。至于现在,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政治,总统大选也是找两个精英让大家选,防止大家把歌星选上去,不过选上去也没用,贵族家庭出身的参议院和代表草根精英的众议院对总统看得很紧。多说几句,美国的参众两院是模仿了英国的上下议院,参议院的议员地位要比众议院高得多,而且数量也少得多,一般都出身豪门(一般,不是全部)。说了这么多,还是没开始讲南北战争,其实我是想说从美国1789年成立联邦政府,一直到南北战争爆发前的1861年,这七十年间美国政府变化不大,总统可有可无,有什么事大资本家、大种植园主会坐在一起想办法。而且资本家也分成两种,一种是南方种棉花的,另一种是北方生产各种工业品的工商业主。我们现在说的黑人奴隶,当时都在南方奴隶主的庄园里种棉花。需要跟大家澄清的一点是,奴隶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每一个都被主人疯狂奴役,肯定是有那种悲惨的,但不是常态。我说一件事大家就知道了,当时一个黑奴在市场上卖1800美元,1800美元其实不大好描述值现在多少钱,大概相当于北方一个技术工三年的工资。有学者觉得可以近似理解成七八十万人民币。为什么黑人奴隶这么贵呢?因为黑人身体好,很少得病,买了就终身所有。事实上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几乎所有的黑奴继续以自由民的身份待在原主人家里,跟以前没什么差别,只是自由了。这一点可以了解一下美国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那里面把主奴关系说得很清楚了,主人可以随意处死奴隶,不过一般情况下主奴关系也是一种和谐状态,毕竟奴隶心情不好影响奴隶主赚钱。这里就有了一个大问题,北方为什么这么在意奴隶这事呢?难道北方人的境界达到了新高度?——事实上南方当时有虐待死黑奴的事,北方经常也有黑人找不到工作冻死街头的事,北方人有那闲工夫去帮助下北方多好。而且解放黑奴后不是说黑人和白人就平等了,事实上,直到20世纪的1961年才废除了一系列歧视黑人的隔离法案,相隔整整一百年,所以这个就很难以理解。我们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妖是什么呢?就是钱。
到了1861年,南北双方在钱的方面已经没法坐下来好好做朋友了,一方必须得改造另一方,不然双方真过不下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都必须要知道剪刀差,这玩意儿一直都是发达国家剪发展中国家羊毛的利器。比如那个著名的例子,早年日本人花100元从中国收了花生,然后在船上用机器把花生皮剥下来做成三合板卖回中国,卖120元,这样不仅赚了花生仁,还赚了20元。早年大英帝国剪全世界羊毛,就是靠这招——从全世界各国廉价收羊毛、粮食、棉花、铁、铜,然后用机器做成布、自行车等卖给各殖民地,赚差价。最赚钱的当然是现在的芯片,50g沙子做成的芯片就可以换500吨水泥回去。当时美国也面临这么个问题,南方农场主和英国人打得火热,亲如一家,黑人生产出棉花后卖到英国,然后英国造出各种好玩的工业品。黑人那么贵,说明卖棉花也是暴利,而英国人更是暴利,建国的前八十年,南方什么都没干,尽忙活这事了。但是北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方一直在拼命地发展科技,要升级工业能力,不仅要造蒸汽机、火车头,还要研发生产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机床,以及生产机床的机床,类似后来福特家的工厂那种能力,从工厂的一头把铁矿倒进去,从另一头出来汽车,而南方农场主的意思是拿铁矿去换汽车——这是举例,当时还没有汽车。那么问题来了,北方自己搞研发升级,南方搞种植园,各玩各的,不也能相安无事吗?但事实上不行,这里涉及一个经济学里的难题,叫自由市场经济。如果学过经济学,肯定知道比较优势和自由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大家都把关税降到最低,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真实的结果是,利益当然是最大的,但是利益怎么分是个大问题,往往就是技术强的那一边会把锅都端走,技术弱的一边剩下点汤。比如民国时期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关税太低,国内产出的东西质量肯定赶不上日本、英国、美国的,而且由于列强的生产率太高,产出的东西漂洋过海都比国货便宜,导致国货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什么也卖不出去。民族企业最后纷纷倒闭了,民国的工业反而倒退了。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走了相同的路——把关税提起来,不让老百姓买更好、更便宜的进口货,买国产的产品,这样国产的产品能卖出去,就可以回笼资金,然后搞研发,提高质量,迭代一些年,迟早能追赶上。英国当初就是用这一招打败了传统制造业强国——荷兰。德国人更厉害,不仅高关税,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做了理论突破,由国家主导买资本家的东西,让资本家快速回笼资金,并且国家投资企业研发,推动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所知道的西门子、奔驰、保时捷、克虏伯早年都是造大炮和坦克的,政府给他们提供科研经费和订单。后来的日本又在德国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率先在资本主义国家搞“产经联”,进一步说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韩国也跟进,国家直接干预,把几个企业拆开,各自攻各自的山头,比如现代搞汽车,三星搞电子。日本、韩国先后攻陷了欧美壁垒最深的电子和芯片领域。美国当时也一样,北方知识分子和工业主们已经注意到了,如果一直低关税,没有贸易保护,本国工业肯定发展不起来。但是如果提高关税,英国肯定也会报复性征收高关税,结果就是南方的棉花在欧洲一斤都别想卖出去,南方农业主就会破产,所以南方肯定不同意提关税。其实当时美国上层主要是讨论这事,双方吵得要死,但这事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明白的。你跟他们说咱们要搞高关税,贸易保护,这样我们才可以发展起来,他们会很生气,因为高关税之后他们就得花高价才能买到欧洲的好东西,平时只能消费质次价高的国货。所以北方工业家只能跟老百姓说南方坏还在于奴隶制,要砸烂奴隶制,砸烂种植园制度,其实上层的意思是一起发展工业,然后搞高关税贸易保护。南北双方的矛盾被林肯的上台给激化了,在林肯之前,美国总统基本都是出生于南方,史称“弗吉尼亚王朝”。美国总统想搞点什么需要有两院的授权,但是总统也有个否定权,工业主们以前说要搞高关税,到了南方总统这里经常被否决。但出身北方工业党的林肯以极弱优势赢得大选之后,南方就失去了保险锁。果然,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批准了北方工业主们提出来的一个增加关税的法案。这下捅了马蜂窝,南方说这日子没法过了,要离婚,要独立。按照当时的法律,南方是可以独立的,但北方必然不会让南方独立啊。事实上这时候林肯根本没提要废除奴隶制,只是通过了一个关税法案,南方就跑了,而且林肯反复说过,你们不跑我是可以不废除奴隶制的。战争期间,林肯不止一次对南方喊话:你们南方州谁要是放下武器不打了,就能够继续保持奴隶制。林肯本人也说:“我从来就没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也从来就没主张黑人也有选举权。”“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南方根本不理他,继续打。所以在南北战争进行中期干脆把奴隶制给废除了,这样这场战争变成了为奴隶制打的一场战争,而不是“”,更不是为了“钱”。至于很多人说解放黑人是为了让黑人参军,其实这是不了解历史想当然了。事实上,直到八十年后的“二战”时期,针对黑人入伍美国都还有着诸多限制,不但限制了黑人参军的人数不允许超出总人数的比例,黑人在美军中也只能在非战斗性的部队服役。海军招收的黑人 几乎全部当了厨子,海军陆战队和空军更是几乎不招收黑人,就连人数众多的陆军也基本上不要黑人。黑人大规模参军是从越战开始的。废除奴隶制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当时英国人是考虑过直接出兵去北美修理美国北方的,甚至在议会讨论过好几次,但是林肯通过了这个废奴法案后,就没法再掺和了,因为找不到介入的理由了,因为你不能为万恶的奴隶制去打仗。英国人在这方面非常认真,除非是去南非抢金矿那种战争,否则一定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用一个词描述就是血腥,太血腥了。关键还是因为当时美国的作战思想没跟上武器发展。线列步兵是拿破仑战争时期那种——当时滑膛步枪没准头,为了更好的提高准确性,就需要大家站成一排密集地向前射击。但拿破仑战争是美国内战前半个世纪发生的,这半个世纪里武器早已经有了大发展。准头不行的滑膛枪早就换上了杀伤力惊人的线膛枪,线膛枪就是枪管里有两条线,子弹出膛时是旋转的,射得又远又准。而且还发明了机枪和威力巨大的大炮,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最忌讳士兵们扎堆,扎堆简直就是找死。而美国军队的指挥官很多都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学习的完全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做法,而且南北双方都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军事作战常识,比如散兵线、堑壕、匍匐前进等,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大家直挺挺地排着队向前进,结果是成片地被屠杀。更不可思议的是,南北战争期间英国军事观察人员也在前线观察,目睹了血流成河之后也没吸取这次的教训。“一战”爆发后依旧采用集团冲锋,一天就被马克沁重机枪屠杀了几万人。战争初期林肯一方非常不给力,打不过南方,不过北方实力丰沛雄厚,因为北方有工业,而且人多,前后动员起来二百多万人,南方人少只动员起来一百余万,所以北方打起来虎虎生威,而且后来开始在自己国土上搞“三光”。外号“屠夫”的北方名将谢尔曼带着大军直插南方腹地,在南方执行三光政策,以战养战,并且一把火烧了南方最富庶的亚特兰大,这一点在那本著名的《飘》里有详细记述。《数据之巅》里提到南北战争中北军攻入南方后,用大数据思维把南方最富庶的地方标志出来,然后画出最短路径。大军不带粮草,沿途烧杀抢掠以战养战,完全把南方当敌国。谢尔曼将军搞“三光”太狠,成功毁掉了南方的战斗能力,挽救了国家。“二战”中美军的主战坦克就叫“谢尔曼”,就为了纪念他,而很多南方士兵拒绝驾驶谢尔曼坦克也是这个原因。进行到这里,战争本身已经没了悬念,毕竟谁也扛不住这种压力。所以后来南军尽管一直胜多败少,但还是扛不住家园被破坏殆尽,最后放下武器不打了,南北战争就此结束。一场仗打下来,单是士兵就阵亡了几十万,比美军“一战”“二战”“越战”、朝鲜战争加起来都多。不过这场仗没白打,战后南方很多地主的土地被没收,落后产能被砸掉,美国在空闲出来的土地上修铁路,搞基建。南北战争后那些年是美国发展最快的几十年。等到1894年,美国经济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关税持续维持高达57%,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彻底全方位成了世界第一,才开始鼓吹自由贸易降关税。【本文节选自《西方博弈往事》,作者九边,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