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IPO又有不好的消息传出,一家来自浙江杭州的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失败。
该企业名为鸿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鸿星科技),成立于1993年12月,这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石英晶体元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4年底,公司员工数达到了887人。
鸿星科技创始人为林洪河,1946年出生,来自中国台湾,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专家。在创业之前,林洪河先后在台湾通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株式会社TTK以及亚波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工程师和厂长的职务。
1979年,林洪河在台湾成立了台湾鸿星。随着大陆开放程度慢慢的升高,林洪河于1993年在杭州成立了鸿星科技,石英晶振业务也从台湾迁移到了杭州。
公司核心产品有: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其中,公司的石英晶体谐振器是重中之重,营收占比超80%。SMD石英晶体谐振器更是核心中的核心,该产品被称为“数字电路的心脏”。石英晶体振荡器涵盖了普通晶体振荡器、差分型晶体振荡器、压控晶体振荡器、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等。
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消费电子、通讯电子等领域。客户包括:富士康、长虹、创维等知名公司。终端产品被用在了惠普、戴尔、思科、索尼等电子科技类产品上。
据QYResearch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的石英晶体元器件在全球的市占率为3.08%,全球排名第九,成为全世界前十的生产商之一。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台湾晶技和泰晶科技。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2025年,全球石英晶体元器件市场预计会达到42.15亿美元,2030年有望增长到67.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英晶振消费市场,2023年的全球份额大约为30%,2030年预计会增长到34%。
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51亿元、5.41亿元、5.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33亿元、1.33亿元。
公司在上交所主板的IPO申请于2023年3月获得受理,公司一直停在了问询阶段,始终难以过会,最终只能撤回IPO申请,承认了此次上市的失败。
公司此次IPO原拟募资12.14亿元,其中,5.66亿元用于德清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基地的建设,2.44亿元用于新增3亿只微型化石英晶体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04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建设,还有2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第一、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存疑。公司最近三年业绩不仅看不到增长的趋势,反而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跌,公司业绩在2022年达到高点,就算是经过了2023年一年的调整,2024年业绩距离2022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公司业绩不能稳定增长,这是上市企业的致命伤。
第二、企业存在设备老化风险。公司的毛利率高于同行并不是技术先进,而是公司的设备折旧费用远低于同行。由于企业成立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久,设备也上班时间比较长,这也使得公司在毛利率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设备的老化可能随时受到新设备的冲击,公司的折旧费用会大幅攀升。
第三、企业存在巨额分红。公司在2020年-2022年间累计分红4.8亿元,转眼公司却要在募集资金中拿出2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这样的做法相对来说吃相难看。
不知道您是否认同下面这六句话的观点: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选择的风险;创业最大的失误,就是决策的失误;创业最大的陷阱,就是能力的陷阱;创业最大的机会,就是认知的机会;创业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的收获;创业最大的成功,就是悟道的成功。
如果认同的话,我强烈建议您加入胡华成读书会,因为读书会可以帮您在选择上、失误上、决策上、能力上、认知上、成长上、悟道上给予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