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工业向“新”力 奋力推动四川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
发布时间: 2024-08-05 来源:新闻中心
2023年,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京召开,习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川家底深厚。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在四川成为经济大省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1个工业大类全部齐备的工业体系,为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2023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4.8%,四川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GDP 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为全省经济大盘发挥了“定盘星”作用。
四川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无比坚定。
2023年,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以新型工业化凝聚澎湃之力,如今四川工业焕发新生,新方向、新路径、新动力、新主体、新活力……“新”欣向荣,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新质生产力不断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完备,奋力推动四川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
我国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50从德阳完工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能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自主可控全链条式的“中国方案”。全球首架交付的国产大飞机C919在沪蓉航线上常态化商业运行。从飞机制造到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营,众多“四川造”保障C919腾飞。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首次全开并网运行,四川研制的发电机组内部转子磁轭的中心最大偏差不超过0.02毫米,刷新“中国精度”。
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四川优势产业实力的展现。而“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两翼齐飞正是四川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
《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指出:“要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实体经济攻坚突破,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
有决心,更有行动。四川制定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2023年,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6%,为全省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六大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目标明确,构建起我省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正瞄准一座座“珠峰”向上攀登。
电子信息产业,着眼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装备制造产业,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打造航空航天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四个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产业集群;食品轻纺产业,推动优质白酒产业“珠峰攀登”,着力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川酒品质和美誉度,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能源化工产业,积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夯实水电主体支撑地位,加快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先进材料产业,做精关键战略材料,进一步提升晶硅光伏、锂电等材料技术水平,加速规模化发展和材料应用推广步伐;医药健康产业,实施医药健康重大专项,打造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体系。
优势产业“珠峰攀登”、全面发力的同时,新兴起的产业也突飞猛进。我省前瞻性抓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机等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8%左右。
同时,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量子科技、太赫兹、元宇宙、深空深地、未来交通、生物芯片、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等领域谋划布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仅元宇宙一项,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6部门就印发了《四川省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瞄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明确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一座“中国元宇宙谷”正在强势崛起。
四川时代宜宾工厂产线上,“一秒钟”制造一个电芯,并将缺陷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四川时代是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顶配水平的“灯塔工厂”,这样的“极限制造”是新型工业化的生动案例。
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是什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棋局已布,子落巴蜀。四川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更好统筹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智能化,四川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启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瞄准六大优势产业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抓落实,创新编制制造业“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五阶九档”的“智改数转”综合发展指标等级以及“1+2+N”的指标类别,系统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
绿色化,四川以工业绿色化发展低碳化转型为抓手,快速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启动工业公司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打造“成渝电走廊、氢走廊”,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零碳供应链等绿色低碳试点,制定川渝绿色低碳领域鼓励推广应用目录。
融合化,四川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双赋”行动,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和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促进“制造+服务”深度融合。
如今,四川工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稳步提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就绪度居全国第4,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先后获批建设,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东方电气、四川长虹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成都超算中心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新增上云企业5万余户。
同时,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比86.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58家、绿色工业园区6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9家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此外,融合化发展方面,成都市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26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228个,重点领域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达44.7%。连续13年举办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提升设计成果转化水平,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12家,省级81家。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发展质量、效益实实在在的提升。东方汽轮机的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大规模应用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后,能源利用率提升47%。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通过建设5G智慧工厂,用工减少约62%,生产效率提升约161%。成都超算中心采用国际领先的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每年可节电5000万度,节省电量可供成都市17000个家庭全年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绿色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融合化是更好释放产业网络综合效益的有效路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并进,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三量齐升,为四川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挑起大梁”构筑了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开幕,世界瞩目。一项技术突破悄然发生,在成都大运会田径赛场,通过“太赫兹+超高清”技术,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无压缩8K超高清赛事视频”超大带宽数据实时无线传输应用。
这项技术来自落户成都的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主任姚平介绍,该中心通过近一年的建设,已申请专利3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7项。自主研发的国产化8K摄像机已进行场景试用和小批量试产,大屏解码终端已形成样机。
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将创新链产业链一体推进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源泉”,四川向着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进发,培养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佳绩。
如今,精准医学、超高清视频、高端航空装备等3个平台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运20、C919大飞机机头批量交付,芯片封装载板材料实现国产化,国内首台自主创新产品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核医学影像关键装备国产化,重汽王牌重卡、吉利商用车等“四川造”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去年前11个月,四川“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同比增长49.8%,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新质生产力加速蓄能成势,向世界展现蓬勃力量。
一面聚力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双向发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围绕产业图谱编制创新图谱,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学技术示范工程。编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产业基础优质基础产品认定暂行办法。
另一方面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开展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和利益联合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应用。打造清洁能源装备、新型显示、智能机器人、钒钛稀土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和拳头产品,巩固提升“四川造”优势产品的市场领头羊。推动研发制造企业联合突破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针对优势产业,支持优质白酒、现代轻纺、智能终端等特色产业推行品质衡量准则“领跑者”制度,打造知名品牌和区域特色“产业名片”。
创新驱动引领,务实成果转化,四川新认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企业技术中心174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动能强劲,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能级不断攀升。
如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四川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让“企业更优、集群更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中下游企业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鹏飞科技园,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内,几十架工业无人机一字排开,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机器调试检查。该公司生产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成都纵横“一飞冲天”的同时,成都响亮喊出“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的目标。目前,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100余户,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而这距离成都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将工业无人机等重点产业链作为培育对象,仅仅两年。
“快”也是宜宾的法宝。和成都“链主+上下游”不同,宜宾的光伏产业“五大环节全面开花”。2022年2月宜宾开始谋划光伏产业,英发德耀、和光同程、四川高景3个项目均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一片空白”到200多亿元产值,仅用1年多时间。宜宾光伏企业8个重点项目,分别撑起了宜宾光伏产业五大环节,无显著链主,但每个环节都招引的是行业领先企业。
无论是“链主”带动,还是“全面开花”,都是企业和集群之间的相互成就,需要主管部门谋篇布局时的“巧思匠心”。
四川做优市场主体。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第三季,高水平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5000亿元。近几年,新增世界500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447家。
与此同时,在集群培育上发力。加速构建从省级到国家级、再到世界级的集群体系,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发展行动,布局建设新型显示、优质白酒等产业集群,争创国家高端航空航天装备、钒钛稀土集群,推动成渝电子信息等三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提升,2023年培育出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工程,聚焦高端精细化工、新药研发创新等细致划分领域重点产业链,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
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一盘棋”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建强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核心区,依托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其他片区产业协同联动,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推动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特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大产业、细分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从企业培育、集群建设到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的优化,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活力更强、韧性更足,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我省7个县(市)上榜“2023赛迪百强县”,数量创历年新高,不管从百强县总的来看,还是从我省7个入围县(市)单独分析,“工业强则县域强”都是明显特征。
不久前,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在成都举行,作出了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四川以“工业强县”“以工促农”“数字赋能”为切入点,聚焦突出短板弱项,靶向攻坚、重点突破,努力为推动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积极贡献工业力量。
2023年新晋“百强县”宣汉县的发展秘诀,就是聚焦天然气硫磺、锂钾综合利用、微玻纤、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该县2022年“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350亿元,全县规上工业增速连续7年保持达州市第一,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两年翻一番,达306.4亿元,占GDP近50%。
四川引导县域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指导优化工业园区布局,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孵化园,培育“楼宇工业”新业态,逐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同时,提升县域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县域建设转化应用基地,转化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撑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
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做优做强川酒、川烟、川茶等优势领域。瞄准农牧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产品深加工高的附加价值环节,深化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工园区。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着力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本土产品。
技术赋能方面,加大先进农机和农产品深加工设备的引进力度,发展一批小型化多用途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的新型特色农机农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平。同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环保技术向农业生产流通全领域应用渗透。
在南部县八尔湖镇,居民享受着“数字乡村”带来的种种便利。依托5G、大数据、AI智能等技术融合,八尔湖镇实现智能农业监管,助力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农业投入品追溯管理。平台整合政务办理应用21个,便民服务功能应用17个,实现60%以上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更多“数字乡村”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四川提高行政村移动5G覆盖率,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快速推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抓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和数字赋能三个关键,慢慢的变多的县域“工业增长极”被锻造起来,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硬核支撑”:
金堂县培育形成了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2022年全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产值达604亿元、占成都市的27%。绵阳江油市肥肠预制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28个省市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规模达2亿人。遂宁射洪市做强锂电、餐饮、能源化工等产业,近几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连跨三个百亿台阶、双双超过500亿元。
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四川将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开新局、谱新篇,澎湃工业向“新”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推动“智改数转”成型起势,新质生产力加速锻造,迸发蓬勃生机,释放无限潜力,为四川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夯实基础、激发活力、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