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建筑产业现代化大门(组图)
发布时间: 2024-02-02 来源:新闻中心
当前,建筑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前途,随着新的生产方式、资源环境、生产要素等呼之欲出,建筑产业拉开了现代化的大幕。
作为西部地区独具影响力的建筑类学校,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走上了与市场更为贴近的人才教育培训道路,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给建筑市场,叩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门。
今年年初,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在全市首次推出“BIM”行动。
什么是“BIM”?据了解,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在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过程的整个或某个阶段中,应用3D或4D信息技术来进行系统模块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等等。
运用“BIM”有哪些优势?事实上BIM对大众来说有些陌生,但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上的支持。运用BIM技术能消除各种可能会引起工期拖延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并得到强大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也就是说建筑效率将大大提高。
经过反复的斟酌,学校决定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BIM共建协议,把BIM引入中职教育,这盘棋怎么下?意义何在?
“BIM是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前沿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张何谈到,将这种技术与教育结合,一方面能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及人才优势,另一方面又与建工集团,建工设计院,BIM研究所达成“BIM协同中心”的合作意向,集结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产、学、研等领域深度合作,提升学校专业教学水平。
据了解,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把BIM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就能了解到当前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在岗位中能迅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除了实现教学服务以外,该校还成功取得了中国建筑教育协会BIM考试报名点授权,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培训,满足了广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协同中心创立后,将更好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尽管BIM协同中心还在发展中,但在专业课教师中进行BIM应用技能培训和考核已初见成效。
建立“BIM协同中心”可以说对学校办学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像这样有高度的办学,有创新的实践,皆为培养更适合建筑行业的实用型人才。
其实,这所学校已经很有规模了:每一年仅仅是岗位培训就超过6万人,常年在校生近7000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西部地区建设教育协作会先进单位、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但这所学校从来就没停下前行的脚步。
与建筑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在认真分析行业、建筑领域特色与现状的基础上,于去年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借助重庆建工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32家子公司的优势,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成立试点管理机构、充实企业专家队伍、构建新的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一系列筑牢“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动作紧密锣鼓展开,并在试点班级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改革教学实践,引领学校走向新的发展空间。
学校校长黄莉认为:培养培训技能人才不是“流水线”上的“生产”,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提供更有质量的教学和培训给学生。
而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专注于建筑专业的技工学校,一方面承担着化育人才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不断结合市场需求调整“校企合作”战略,推动学校与企业的一起发展则成为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办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为了能逐步优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共同体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下起了“三步走”棋局:
通过开展企业、实习毕业生、建筑类院校等系列调研,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对于调整校企合作起到了导向意义;
在选定合作企业方面学校更是“擦亮眼睛”,与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合作,与重庆建工集团三建公司、安装公司、工业公司及永晟建设公司、广联达软件公司等1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有了平台,还要有内容,据了解,学校与企业一同修订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库、选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推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和深度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展开,学校已逐步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学生就业不成问题,企业对学生也相当满意。
“校企合作”方式一直在优化,成效日益显著的背后,正是这所学校抓住教学“牛鼻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所在。
“守”是守住办学的生命线。学校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组织全校专兼职教师及学生多次参与说课比赛、专项技能培训、建筑模型制作等比赛,从比赛中提升师生专业技能。同时走出校门站在更高的平台与更强的对手比拼,在市级比赛中师生摘获多项荣誉,成人高考上线%的高位。
“破”是破冰教育教学瓶颈。学校直面企业求与学校教学的差异,根据公司用人需求展开教学,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学生在理论和技能方面与企业要求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让该校申报的重庆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两大项目驶入“快车道”,建立起新的示范影响力。
据学生反馈:通过测试,明确了自己与未来岗位的差距,而在其后的学习中进行查漏补缺,非常有助于成长。
学校负责人也介绍,“第三方测评”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又一象征。学校与企业的一线骨干一起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分析学生的优势和问题。
通过“第三方测评”严格把关“人才出口”的做法正在逐渐完备。目前,测评的课程由最初的5门增加到现在的22门,试点班级由10个增至33个,涵盖了全校所有班级。
而现在该校的测评方式也逐步优化。据悉,学校年年都会与企业组织交流,根据教学计划明确测评内容,而教师也根据公司的岗位技能需求对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做调整。在考核学生的同时,教师也纳入了考核范围,此外测评后的分析总结也成为重要环节。
通过对教师、学生的第三方测评,既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对行业对企业的了解,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了双向提升。
更加专业、高效的办学让很多来自北京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知名高校的专、本科毕业生到此深造,仅重庆大学就有120位本、专科学生毕业后又进入该校的校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而在岗位培训方面,学校也独具影响力,为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四建公司、桥梁公司、安装集团及对外建筑公司等单位培养出一大批一级建造师,员工培训受企业“力赞”。
不断追问办学内涵,并不是多此一举。在学校看来,只有提升学校软实力,打造立体的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用思想教育引领学生,才能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腾飞更好的护航。
学技术的学生也爱看书,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打造“书香校园”以来,学校挤出资金购买书籍,丰富图书阅览室藏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学习、充电求知。如今捧书、谈书、议书者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除了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还强化了班主任管理机制,通过组织班主任主题班会、公开课比赛,促进班主任业务素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让班主任成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近年来,一系列德育活动也在这里精彩上演:“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篮球联赛、“青春飞扬、炫我风采”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进社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等都培养了起来。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单单是有技术能在岗位上作出贡献的人,更是在生活中能发光发亮懂得创造价值的人。
2014年,我国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正是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重庆建筑高级技工学校,这样一所占地面积不大的“小学校”却释放着中职教育的“大能量”:
“BIM协同中心”的建立找准了“产学研”的着力点,推动着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战略调整升级,让更多实用型人才成长于校企之间,更好地发挥价值;随着“第三方测评”的完善,更好地回答了“中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连续3年,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都在100%,高就业率的背后正是这所中职学校的办学积淀。为企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初衷不变,未来还会有更多“大城工匠”在这里长成,为“重庆制造”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