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4-08-12 来源:拉链快速门
/col/col465/index.html?number=B0106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体系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根据《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荆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了“十三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导向,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体系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根据《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荆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了“十三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导向,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期间,随着区域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物流业发展形态趋势良好,社会物流总额2015年达到5816亿元,年均增长27%,是2010年3.3倍。物流业增加值2015年达到80.29亿元,年均增长7%。初步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重心,铁路、水路运输并重的运输体系。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生鲜及冷链物流、城乡商贸配送物流等行业物流发展特色鲜明。
货运物流增长明显。“十二五”末,全市货物运输量达到14440万吨,年均增长15%,是2010年2.1倍。货物周转量达到287.11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8%,是2010年2.3倍,全省排名除武汉、宜昌、襄阳外,仅次于荆州。
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形成。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已初具规模。批发零售总额2015年达到541.43亿元,年均增长19.9%,是2010年的2.47倍,居全省第9位。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市场主体1100个,商业网点3万余个,超市连锁店100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连锁企业150多家。邮政体制改革深入推动,2015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23.5%,是“十一五”的2倍。其中快递业发展迅猛,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8%,成为物流业的新亮点。
全市有各类物流园23个,其中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9个,在建14个;建成农村物流点9个。李宁物流园、东方百货物流配送中心、众城物流园等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杨家桥物流中心、屈家岭·中国农谷农产品物流园、京山金瑞物流园、腾飞达物流园、钟祥综合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即将建设完工投入营运。和瑞燃气LNG物流中心、沙洋新港物流园、彭墩汉光农业综合物流园等项目正抓紧建设。物流园区的聚集效应和集散功能逐步扩大,对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服务功能不断放大。物流节点建设倍增产业聚集效应,在促进生产资料流通和产品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在工商注册的物流公司有266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比2010年的94家增加172家。其中年出售的收益过亿元的金鸿和瑞燃气、楚元石化物流、荆铁佳州石油化工、东生晨光、嘉伦华汽车贸易、民丰科技等物流公司6家。物流公司管理上的水准和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改进,通旺达物流、凯达物流被国家认定为4A级物流公司。北京金瑞中科投资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带动了物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了荆门物流公司的信息化水平。
全市现有通车公路13046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8.75%,其中等级公路12484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20.95%,“两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八纵六横一环”的干线公路网和农村路网基本建成。长荆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蒙华铁路开工建设。全市通航水域11处,26条航道,通航里程425公里,年综合通过货运能力增长至528万吨。依托长荆铁路、沪蓉高速的东西物流通道,焦柳铁路、二广高速的南北物流通道基本形成;依托汉江、联通长江水运物流通道正在抓紧建设。
众诚物流、弘业物流、京山金瑞物流等一批物流公司用现代物流技术改造传统配送体系,智能化物流网络得到充分运用;李宁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公司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提升效率、减少相关成本,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存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营销售卖、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了库存,提高了率;商贸企业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体分析,荆门物流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物流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物流业聚集度不够,物流成本偏高,还不足以对本地制造业和农产品流通提供良好的支撑。从物流市场主体来看,网络化运营较弱,信息化支撑不够,能提供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物流系统模块设计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的企业少,物流品牌价值不显。从物流园区建设来看,基础设施设备简陋、信息化水平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服务功能单一,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需求不足且供给乏力。从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来看,管理分散化、多元化,弱化了市场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落实和完善支撑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方面,与周边地市有很大的差距,与荆门经济发展要求不匹配。
国家构建战略大通道建设的良好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持续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能输出,荆门建设江汉平原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主动融入大通道,陆路对接“渝新欧”、“郑新欧”、“汉新欧”等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水路通过汉江、江汉运河千吨级航道,连通长江,对接武汉新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口岸功能大港、外港,融入海上丝绸之路。荆门在国家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和物流通道的拓展,为进一步加快物流关键节点建设,扩大张力,构建连接“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国际大通道的江汉平原重要物流枢纽提供了可能。
交通瓶颈破解和物流通道建设的重大机遇。“十三五”期间,蒙华铁路通道、枣潜高速通道、汉江疏浚工程实施,制约荆门经济和物流发展的最大交通瓶颈得到一定效果破解。基于此,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密切江汉平原的城际协作,发挥陆路、水路贯穿长江和汉江的物流通道作用,建成联通南北的动脉节点;作为联系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圈的中间纽带,依托长江经济带发挥联通东西的节点作用。荆门物流业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中迎来重大机遇。
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现实机遇。荆门经济在江汉平原地区占有独特的主体地位,目前七大主导产业方向明确,预计“十三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达到8000亿,力争达到10000亿元。其中,化工产业主营收入达到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将突破2500亿元,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达到1000亿元。旺盛的物流需求呼唤生产型物流业加快发展。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0亿元,年均增长13%;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内部需求,给商贸、电商物流发展注入生机活力。物流公司通过园区建设、通道拓展、信息化建设的上档升级,为物流业务延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物流业将迎来提档加速、提质增效的发展机遇。
现代物流业快速升级发展带来的挑战。随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物流业呈现出高质量、综合性、一体化、一站式、增值性的发展的新趋势,物流产品服务成为全行业共同的发展趋势。物流业各个子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甚至会出现跨界竞争。随着电商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区域物流网络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主题。我市物流市场主体活跃度不够,物流运输途径单一,运作粗放,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没有表现出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上的高度一致性,差距较为明显。
物流业区域性竞争将更激烈。我市周边城市物流业发展形态趋势迅猛。宜昌、襄阳是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宜昌、荆州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市场主体方面,襄阳5A级企业1家,4A级物流公司25家,宜昌4A级物流公司15家,荆州4A级物流公司5家,荆门4A级企业目前只有2家。我市物流市场主体竞争力偏弱,物流业发展任重道远。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荆门物流业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于脱胎换骨、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精准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更加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挑战,推动荆门物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把握“三维纲要”,以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拓展物流通道、加快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提高物流网络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补齐发展短板,为工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将物流业打造成荆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产业,建设长江经济带物流节点城市和江汉平原生产型物流基地。
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以物流业的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区与钟祥城区的融合,打造新的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和影响力。
根据工业、农业发展需求,结合中部地区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科学谋划,在物流节点和通道建设方面适度超前,从根本上改变荆门物流相对落后、弱小的局面。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努力促进全市物流公共信息云服务平台的形成,对接国家、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共通。鼓励和引导物流公司实施信息化战略,发展智慧物流。
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200亿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5%。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会降低。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
——物流产业竞争力明显地增强。逐步提升全域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全市新增4A级以上物流公司4家,3A级以上物流公司20家,形成一批具有现代服务水平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培植打造一批化工、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品牌企业。
——物流运行方式衔接更加顺畅。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优化、合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保持较快发展。基本建成全市港口、铁路、公路、物流园区之间无缝衔接的集疏运网络。
——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十三五”期间建设1个综合物流园区、建成8个专业物流园、8个物流配送中心、24个农村物流节点,将荆门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成省级示范园区。
引导传统物流公司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提升服务能力。逐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提高多式联运比重,提升物流公司集约化经营能力。改善现有物流公司小、散、乱的现状,鼓励物流公司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3-4个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公司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公司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内部各子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加快第四方物流公司引进与发展。
加快推进联通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全力发展多式联运,拓展铁路支线,完善公路网通道,开辟航空通道,拓展汉江水道等货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通道,实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通道无缝对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整合和规范现有物流节点。优化城市商业区和社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
加快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园与制造业各企业的深层次地融合,建立起与制造业各专业园区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通过物流成本降低和物流效率提升,强化物流对本地制造业的支撑,进而促进制造业逐步向制造服务化延伸拓展。依托“中国农谷”,完善农村物流节点建设,加快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物流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物流的嵌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农业体系转型。
按照“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农村物流节点”四级结构,形成“一区、八园、八中心、多网点”物流格局(见附图1)。优化、整合、新建一批物流节点设施,支撑物流服务系统建设。
“一区”:荆门综合物流园区,重点建设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含规划建设的保税物流园、荆门邮件快件集散中心)、铁路综合物流园、多辉农产品物流园。
“八园”: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彭墩汉光农业综合物流园、杨家桥物流园、石牌港物流园、沙洋新港物流园、京山金瑞物流园、钟祥综合物流园、屈家岭农产品物流园。
“八中心”:冷水航空物流、众诚物流、大柴湖农产品物流、京山富达物流、长滩农产品物流、十里农产品物流、纪山花卉苗木物流、胡集磷化工物流等八个物流配送中心。
“多网点”:在全市主要乡镇改造或新建农村物流点24个,搭建覆盖全市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
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相衔接,形成“一带一轴”(见附图2):物流服务发展聚集带和发展轴。“纵向发展带”为荆门大物流带,沿“襄阳-荆门-荆州”经济走廊和焦柳铁路、蒙华铁路、襄荆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枣潜高速公路、汉江水道等纵向物流通道。该区域西起荆门主城区外环东侧,东至汉江钟祥、沙洋沿线,密集涵盖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多种物流方式。向北连通华北、西北,进而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贯通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联接华南、西南地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打造沟通“一带一路”的江汉平原物流战略中心节点。“横向发展轴”沿“武汉-荆门-宜昌”经济走廊和长荆铁路、荆宜高速等横向物流通道,连通东中西部地区,实现对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圈的物流联接。
根据物流节点总体布局,中心城区形成“一区三园一中心”的物流节点布局(见附图3)
“一区”:荆门综合物流园区。重点建设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含规划建设的保税物流园、荆门邮件快件集散中心)、铁路物流园、多辉农产品物流园。“三园”: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彭墩汉光农业综合物流园和杨家桥物流园。“一中心”:众诚物流配送中心。
“十三五”期间枣潜高速的建成,将荆门对外陆路物流通道拓展为“一横三纵”(见附图4)。规划建设荆门至石牌港城港一级快速通道,实现荆门综合物流园区、中心城区各专业物流园与石牌港物流园快速无缝对接,达到陆水联运。
利用蒙华铁路建设的契机,规划建设蒙华铁路掇刀站至石牌港货运铁路连接线,完善石牌港区集疏运通道,实现铁水联运;规划建设蒙华铁路沙洋站至沙洋港货运铁路连接线,完善沙洋港区集疏运通道,实现铁水联运。
疏浚汉江航道,加快建设石牌港和沙洋新港,开展汉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改造冷水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加强机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机场飞行区等级。拓展国内航线,与中部地区武汉、宜昌、襄阳等多个机场联动发展。规划建设冷水航空港到荆门杨家桥物流中心的快速通道,实现陆空联运。
建设荆门经宜昌至巴东、荆门至襄阳成品油管道,建设黄梅-荆门原油管道,逐步提升荆门油气管道运输能力。
通过郑渝铁路和渝西铁路联通西安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焦柳铁路、二广高速与广东、广西相连,通过汉江对接长江与上海相通,通过郑渝铁路和陇海铁路对接连云港,实现与海上丝稠之路的对接。(见附图5)
规划建设江汉平原面积、顶级规模,综合利用率最强,服务功能强大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依托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含保税物流园、荆门邮件快件集散中心)、铁路综合物流园、多辉农产品物流园,规划建设三园交互的综合物流园区,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铁、水、公、空、管五位一体的江汉平原综合物流服务中心。
——发展定位:华中地区重要的内陆港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荆门中心城区和化工循环产业园、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提供生活、生产配套物流服务。
——园区功能: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立体式物流资源交易市场、多式联运物流节点及分拨中心;为化工循环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为高新区长丰猎豹、福耀玻璃、中集宏图、格林美等高新区制造公司可以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为农机销售提供物流服务。
——发展定位:汉江经济带货运重要物流节点;北煤南运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湖北省大宗物资集散配送转运中心。
——功能:将荆门中心城区铁路货场进行整合,为襄十随物流园,宜荆荆物流园及武汉“8+1”城市圈物流园提供货物铁路中转交互服务,辐射周边城市工业园区。布局铁路大宗物资货运,通过快速通道与石牌港相连,实现公铁水联运,为荆门高新区、工业园区企业、大宗农产品提供便捷物流服务。
——发展定位:打造江汉平原地区顶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电商营运中心。
——功能:整合荆门农产品物流配送资源,建设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干货调味品、冷冻食品、副食、肉食禽蛋、豆制品等“十大专业市场”,提供检验测试、产品销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电子商务等农产品加工和交易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功能:具有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测试、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入物流中心出口退税等九大功能。
——功能:利用位居湖北省地理中心的优势,建成集邮件快件集散交换、电商仓储、快件分拨、快递配送、产品包装、信息交换于一体的立足鄂中、服务全省、辐射中部的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综合处理中心。
——功能:利用“枢纽基地+信息网络”实现对分散车辆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配货效率。为中小物流公司提供担保、金融服务;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定位:建设通行能力千吨级港口,打通与重要物流园的快速通道,打造汉江转运枢纽港口。
——功能:主要承接荆门综合物流园区的货物转运,与其他重要物流节点联通实现多式联运,为矿产、建材、粮食、机械设备、磷化产品提供转运服务,实现水陆联运。
——发展定位:农产品加工、配送、交易集聚区,打造区域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
——功能:集农产品贸易、农资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及绿色农业展示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物流园。
——功能:依托光彩现代物流园、东方百货配送中心,为市中心城区商贸公司可以提供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电子商务等商贸物流服务。
——发展定位:建设通行能力千吨级转运枢纽港口,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建材、医药化工等产品集散中心。
——功能:将沙洋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材集散中心、医药化工集散中心整合到沙洋新港物流园,为沙洋县农产品、医药化工企业和建材行业提供物流服务。
——功能:集聚京山物流中心、华中粮油电商中心、京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金融孵化中心,实现物资集散、仓储、多式联运、信息处理、城市配送、会展培训等物流服务功能,成为服务京山辐射中部地区的重要农产品电商物流园。
——发展定位:以钟祥交通物流、承天物流为核心,建成农产品、健康产业、商贸服务的重点物流服务基地。
——功能:为钟祥市工业园区提供原材料采购、产成品、半成品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同时兼顾钟祥商贸流通服务。
——发展定位:依托种子研究中心,建设华中地区种子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建成华中地区特色农产品交易核心区。
——功能:为蓝莓示范园、马铃薯产业园、巨海薯业、玫瑰产业园等种子繁殖基地和产业园,提供储存、信息交易服务;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仓储、转运、交易和信息等服务。
选址钟祥市冷水镇。建设江汉平原地区空港货运枢纽机场,打造江汉平原电子信息产品和零部件分拨中心。建设航空口岸服务区、电子信息产品和零部件地区分拨中心,提供电子信息相关产品、农产品和快递包裹等航空物流服务。
柴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位于钟祥市柴湖镇,服务于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的实体企业,为鲜花、蔬菜、水果、花生、大蒜等农产品提供仓储(冷藏)和配送服务;京山富达物流配送中心,位于京山县宋河镇,为宋河镇工农商实体公司可以提供物流运输、农资、农产品的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停车等服务;长滩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位于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服务于核心区万亩桃园基地,提供以水果、花生、土豆为主体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物流信息服务;十里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位于沙洋县十里铺镇,为实体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承担当地农副食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配送、运输和物流信息等综合物流服务;纪山花卉苗木物流配送中心,位于沙洋县纪山镇,为花卉苗木市场主体提供物流仓储、集散等服务。
众诚物流配送中心位于东宝区,承担农村物流对接、农超对接。“十三五”末,建成覆盖乡镇的农村综合配送服务站226个,农村服务站点1450个。
胡集磷化工物流配送中心位于钟祥市胡集镇,服务于207国道磷化工业走廊,为东宝区石桥驿、钟祥市双河、胡集的磷矿、磷化企业提供货物集散及原材料采购的物流服务,为产品及货物提供运输、包装、仓储、物流信息服务。
在曹武镇、永隆镇、雁门口镇、钱场镇、磷矿镇、旧口镇、丰乐镇、张集镇、长寿镇、洋梓镇、客店镇、东桥镇、绿林镇、三阳镇、坪坝镇、杨集镇、罗店镇、孙桥镇、双河镇、后港镇、五里铺镇、曾集镇、马良镇、高阳镇设置24个农村物流节点。打造上接县、下联村的农村物流中转节点,提供农资及农产品仓储、日用品分拨配送、再生资源回收、快递配送等服务。
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和精细磷化工循环产业园,规划建设化工产业物流服务中心,为化工产业提供仓储、供应、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整合中小型化工物流公司;引导中小型化工物流公司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推行专业的物流技术、设施、管理团队和专业操作人员队伍,注重物流环节的风险可控性,重视前期选址,使化工物流向安全化、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零部件物流服务集中在通用航空零部件和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为荆门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装备、能源化工及环保装备提供零部件供应物流服务;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集宏图、格林美、福耀玻璃等制造业重点企业提供一体化、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引导高新区·掇刀区、特色工业园区等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
整合能源、建材专业物流企业,利用蒙华铁路和汉江航道,在荆门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能源、建材类物流节点设施,建成煤炭储备基地。
以长丰猎豹汽车和超亿新能源汽车为依托,发展汽车整车物流和零部件供应物流,延伸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汽车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汽车物流核心服务区,为区域汽车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物流服务,实现物流业和汽车产业联动发展。
引导和吸引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荆门市集聚,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汽车企业提供集供应、生产、销售与回收于一体的物流服务。
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以规划建设的光谷荆门移动终端、粤商科技、华工科技为重点服务企业,提供相匹配的物流服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实力较强的物流服务商合作,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链,打造江汉平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基地。
吸引高新技术品牌商和零部件厂商入驻,形成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垂直整合模式。
健全粮食流出和流入体系,衔接粮食产销区的物流通道,拓宽粮食物流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化,促进粮食流通向生产和精深加工两头延伸,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经营效益等。实施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实现粮食物流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交换、品质检测、商品编码、市场交易的标准化。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供应物流,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理;引导金龙泉啤酒、国宝桥米、神地农业、京山盛昌龟业、洪森食品、楚玉食品、广源食品、五三陈湾畜牧、金旭农牧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开展全产业链物流服务。依托物流服务商实现对食品原材料源头、仓储、配送环节的追踪和监控,提高原材料安全度;依托专业化的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实现食品工业源头管理。
按照通道网络化、原粮四散化、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设施技术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粮食物流及配套设施平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粮食流通辐射能力。
鼓励粮油、肉类加工企业销售物流流程再造;聘请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产成品全国配送服务。
重点发展大型农产品、水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通过杨家桥物流园、京山和钟祥商贸物流节点建设,实现商贸物流规模化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和集成系统应用,打造货源和车辆供需信息快速对接的物流信息集成平台,通过统一运载能力规划和统一运输线路规划,打造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利用,降低商贸物流运输成本。
整合市区现有批发商业市场和农贸市场资源,对影响市区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整体搬迁至多辉农产品物流园。为便利市民日常消费服务,对城市交通不构成瓶颈且不影响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农产品市场可予以保留,形成以多辉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以服务周边市民的中小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区农贸服务网络。对各县(市、区)、乡镇现有初级农副产品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进行整合、改扩建。
在物流园区、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农村物流节点四级物流节点体系布局基础上,布局“市、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体化体系,利用邮政局下设服务站点的广延性,在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终端。鼓励社区、学校、机关建设物流配送节点,实现多层级、全方位、全立体的物流网络布局。依托荆门邮件快件集散中心和京山金瑞物流园建设,为电子商务企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仓储、包装、分拣、运输、配送、信息等集成服务。
重点开展果蔬、水产品、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规划建设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没有配送节点的乡镇,设置农产品周转仓库(包括冷库),打通周转仓库到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追溯系统,包括标志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采集和传递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打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交易通道。
加快多式联运枢纽设施建设,减少换装环节和成本,促进公路甩挂运输、水上集装运输、铁路驼背运输等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化的中转设施,完善能力与枢纽相匹配的铁路、公路、航道等集疏运通道,建立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以荆门综合物流园区、石牌港、冷水机场航空枢纽多式联运设施节点为重点,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铁路物流园、石牌港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通过信息化、物流技术和标准化等手段,重点解决港口与铁路、港口与公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衔接不畅,以及各种交通枢纽相互分离带来货物的多次换装环节和成本等问题。推动建立多式联运运营组织一体化,支持推进“一单制”全程无缝运输服务,探索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新模式。
大力推进保税物流工程建设,方便企业进出口报关、出口退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企业入驻荆门。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申请建立进口保税仓库,服务现有的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步,建立出口监管仓库,并实现保税仓库与出口监管仓库两仓功能叠加,达到小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第三步,在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基础上建立荆门保税物流中心,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覆盖纺织、农业、电子信息等诸多行业的产业化格局。保税物流中心为企业进口、出口、转口、国际中转提供服务,满足各产业对高效率的国际物流发展需求。
推进快递物流工程建设,提高快递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东宝区杨家桥、高新区·掇刀区通旺达和各县市物流园建设快递物流节点,加快快递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进快递企业入园工程,规划建设杨家桥到冷水机场快速通道,利用G42与武汉天河机场相连,加速快递电商包裹的周转;建立集散中心-分拣中心—末端网点的快递服务模式,加速快递包裹城市配送。加快快递末端网点建设、小区智能快件(包裹)箱建设,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信息平台建设是物流实现现代化、社会化、无缝化的重要支撑手段,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荆门物流信息平台。
依托传化公路信息港,以智能物流信息服务为切入点,构建物流公共信息云服务平台,并与省物流平台和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对接,与全市各大物流园区及物流公司信息平台对接,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换互通,运力资源与货运信息快速匹配。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行业间、多业间信息共享。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推动物流公司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系统对接,提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荆门物流公共信息云服务平台,满足政府部门、物流公司、工商企业、行业研究及咨询机构等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作业管理、电子交易与结算功能,实现信息服务与各需求方互联互通,并与海关、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商检等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相衔接,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快速传递。
物流园区平台、应用系统和软件应符合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物流场站(园区)电子单包括车辆IC卡/电子标签信息、车辆进出信息、信用评价信息和货物流量流向统计信息等,仓储电子单包括入库通知单、入库明细单、出库通知单、出库明细单等都应符合行业标准。物流园区完善车主与货主、园区与车主、园区与货主之间的基础交换网络。
重点推进仓储和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设施设备,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引导本土企业进行物流标准化升级,落实物流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和公共类物流标准、专业类物流标准为主体结构的物流标准体系。
重点推进连锁企业城乡配送中心、农村末端配送网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村网格员作用,收集末端物流需求信息。依托中国农谷凯跃农机博览城,配套新建鄂中再生机械交易中心,依托24个农村物流节点建设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流通网络,实现物畅其流。
以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为依托,建设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鼓励大型商贸企业、物流公司参与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应急商品流通预案和应急物资配送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
成立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统计局、市规划局、市工商管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交通物流发展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物流业发展,研究和决定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督办重要工作落实。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统筹协调全市物流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制订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组织认定物流重点企业。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物流通道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争取交通物流发展支持政策;负责交通物流公司行业监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物流车辆进城管理;建立交通物流公司物流运行信息搜集、共享、报告和预警机制;协同市统计局做好物流业数据统计工作;参与全市现代物流产业规划编制、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物流公司评估、物流项目申报、物流政策研究等工作。市商务局负责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负责相关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指导全市对外贸易以及出口加工区、出口基地、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市邮政管理局负责指导邮政、快递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市县乡村四级邮政、快递物流体系,推进建设荆门市快递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市财政局负责落实本规划明确的财政政策。市统计局负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牵头会同交通物流发展局、物流发展促进会构建物流行业统计调查、信息管理和披露组织体系,组成由经信委、商务、交通局等职能机构以及物流公司、工商企业、各物流节点等市场主体的统计调查网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市支持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重点物流项目、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物流公司退城进园集聚发展和物流公司兼并重组。在关键技术开发推广、产业发展研究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向物流园区及企业直接补贴或贷款贴息补助,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强化土地要素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土地政策。优先支持重点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积极申报重点物流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
支持物流企业创新融资。鼓励民间和外资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针对物流企业特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发展PPP等新型融资方式。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增强规划的执行性和约束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督促和监管项目与规划的衔接,各县市区对物流空间布局必须按照规划分批落实到位。对重要的物流集中发展区,严格按照规划设定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业态等条件招商和落实企业入驻。市区内重大物流项目在备案前须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以确保物流项目按照市级规划执行。
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积极策划对全市物流业发展具有带动性、对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具有代表性、对持续发展具有支撑性、对建成长江经济带物流节点城市和江汉平原生产性物流基地具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加强对接国家、省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规划项目库。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一批富有带动和影响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基础完善,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将全市物流产业纳入常规统计范畴,开展社会物流公司联网直报工作,扩大社会物流公司统计调查范围。加强物流产业运行的监测分析,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重点监测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物流发展促进会在市场规范、行业自律、人才培养、技术交流、政策建议等方面的作用,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物流公司行为,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促进物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物流发展促进会负责A级物流公司评级和物流公司资信评级工作;定期收集全市物流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数据,定期撰写物流业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发挥物流发展促进会的外联作用,定期组织物流公司赴先进地区开展工作交流,以及招商活动。
制定并完善物流人才建设目标和计划,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纳入服务业人才培育计划统筹安排。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着力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推进校企合作,推行定向人才培育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型物流管理人才,将高端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纳入全市人才发展的策略。
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基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公司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定区域。——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物流中心(物流园):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物流功能健全; 辐射范围大; 存储、吞吐能力强,能为转运和多式联运提供物流支持;对下游物流节点提供物流服务。——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配送中心:与企业的配送中心概念不同,是相对物流中心集聚功能更小的物流节点。
农业物流:是指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物流活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农村物流:包括生产资料、其他农用物资、材料、农用机器设备与设施的采购、配送,农副产品的运输、存储、加工、包装和农民生活日用品、工业用品的运输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活动或流程。农村物流分为农业物流和非农物流。
(1)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中拟定的全国性指导计算方式,物流业增加值测算为:
物流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75%+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7%
荆门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为35.18亿元,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为541.43亿元,按照毛利润的45%为增加的原则,荆门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43.64亿元。将数据带入上述公式,得到2015年荆门物流业增加值为68.08亿元。
2015湖北省物流业增加值为2300亿元左右,根据资料显示,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100亿元左右,宜昌市物流业增加值为300亿元左右,襄阳市物流业增加值为345亿元左右。因此,其他市总的物流业增加值为555亿元左右。
湖北省三级物流节点城市有:荆州、荆门、黄石、黄冈、孝感5个,四级物流节点城市有五个,按照5个四级物流节点城市总物流业增加值相当于1个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物流业增加值计算,三级节点城市平均的物流业增加值=555/6=92.5亿元。
通过物流园区优化,石牌港、航空港建设,荆门物流业增加值在“十三五”期间,按照每年20%的增长率计算,“十三五”达到物流业增加值203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