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了N个园区后我们探索出“工业上楼”的标准化公式
发布时间: 2024-03-06 来源:拉链快速门
标准化定制实现了设计品质的稳定性、品牌服务的延续性以及团采购的最大议价权。
“工业上楼”标准化成果积累,完善了筑博设计在产业建筑规划设计服务的延伸,未来我们将结合市场环境的需求,打造更具竞争力与运营效益的产业建筑产品。
大湾区土地资源在产业的升级扩张中日渐紧缺,湾区城市开始摸索发展“工业上楼”的集约产业模式。深圳市出台有关政策,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产业建筑正在成为深圳市建筑工程行业新动向新契机。
筑博设计与特区建工携手启动《通用型厂房建筑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建立起具有特区建工特色的“工业上楼”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产业空间的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如今研究工作初具成果。
简单地将生产物理空间“搬运上楼”的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各方需求,我们以“三生+1”、“三维关怀”作为《导则》编制指导思想,打造产业高效、绿色环保、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园区新标准,建立机械、产品、人文三重友好的产业空间新秩序。
《导则》编制过程中,我们整理了从生产企业到园区开发运营主体的各方对于“工业上楼”的需求、难点与误区,以“标准化研发+定制化设计”的方式,从高效生产、完善配套、弹性产品、品质适配四个方面予以回应。
“工业上楼”设计服务于生产效率,而高效的货运交通体系是园区生产效率的保障。从货车入园到原材料卸货至生产空间,从成品存储到运输出园区,精准把控各环节货物运输相关的货车、叉车、货梯等需求,精确设计园区道路、卸货车位、卸货平台等尺寸,保障货运环节高效通畅。
货梯是最常用的途径,效率与层高、货梯每吨服务面积紧密关联。层高越高,每吨服务面积越大,则运输效率越低。吊装方式效率较低,通常用于大型设备的迁入。多层盘道可增强中高层的货运效率,缺点为造价高且消耗计容建筑面积。立体仓常常搭配自动化系统,适合需求独立大体量仓储的企业。
工艺和产能正在经历迅猛的进化,而大多数产业园仍留有粗放发展时期的血脉,急需升级品质以适配现代化的生产需求。一种原因是硬件条件存在缺口,企业存在形象提升的需求,生产生活环境应当更具人文关怀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固有印象有待突破,使用者无需对上楼项目怀有偏见,园区运营方也不宜墨守成规。
“工业上楼”项目应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合理配备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园区品质。
园区整体布局应该分区明确,生产、办公、生活三大区域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交通实现人车分流,一方面侧重货运效率,一方面保证人行安全和活动氛围。
此外,园区应配备企业展厅或客户服务中心,根据面积大小配备展示、接待、会议等相关配套办公等生产配套功能。携手有名的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融资平台、专业咨询等一同搭建产业虚拟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和人才创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助力成果转换。
除宿舍、食堂等传统的生活配套之外,还需要配备休闲娱乐、运动活动场地、生活服务等设施,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如食堂增设餐会团建功能,宿舍满足单人、多人、家庭居住等不同需求。
公区形象也应进行适当品质提升。例如园区绿化宜局部集中布置,可兼做活动场地,结合户外活动、配套、商业休闲等统一设计,作为交流空间。
通用型园区地面空间除了要以最大限度布置厂房生产空间,还需布置货车通道、消防场地、卸货场地等,面积较为紧张。当首层布置绿化不足以满足规定绿化率要求时,可通过设置露台绿化、屋顶绿化等提升绿化率。
▲东莞天集·磁海一期,区域内尽可能利用有限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包括在退台及屋顶区域设置绿化等,其中屋顶绿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例超过30%。
▲深圳富通海智科技园降低了部分建筑高度,消减体量,设置“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结合抬高的“前城后园”,形成多层级的生态绿色平台,创造出引人入胜的休憩社交活动空间。
“工业上楼”项目虽然具有产业聚集效应,但不同产业及同一产业上下游企业在企业规模、出货量级、生产设备要求等方面仍具有较大的差异。
“通用型园区”在设计之初不仅应当充分调研市场,了解未来预期入驻企业现实需求,也应当在产品设计上预留足够的平面弹性,以满足多种企业对于建筑空间及企业未来成长需求。
平面的弹性通常体现在产权分割清晰,面积段组合灵活和产品多样性几个方面。
不同地区政策对于厂房最小单元的划分有不同规定,如深圳市通常要求厂房户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厂房平面设计时应在满足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以小面积划分产权,便于出售和使用灵活。
厂房标准层面积段通过分户组合方式可形成不同面积段区间,以满足多种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市场上生产型厂房面积需求面积大多在2000-4000㎡,所需产线米。通过条形基本平面及平面组合,方形平面多拼组合可满足多种企业面积及产线长度需求。
产品多样性不仅体现在适配不同公司制作空间需求,也可增加产品溢价,加速去化。例如首层大荷载产品,在满足地库人防要求及最小开挖量的要求下,可留出一部分厂房平面投影下不设置地库,布置荷载较重的设备。
又如高区差异化产品,由于厂房高区因货运效率、振动等原因去化较慢,可通过设置退台,减小平面进深等方式作为企业中试研发办公空间使用。
作为新时代工业建筑代表,“工业上楼”项目需在形象升级上适配产业升级。同时作为效率优先、成本管控严格的生产型企业载体,通用型园区开发应把控成本管控及项目品质之间平衡点,成本投放有的放矢。在保障生产物理空间好用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造价,降低入驻企业买租成本,增强厂房产品竞争力。
项目品质重点在于生产空间,生产空间配置不仅不应当节省成本,相反可能要适当提升配置。在相关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厂房层高、楼板荷载、货梯配备等配置适当提升,不仅满足相关公司制作刚性需求,同时为公司制作需求预留更大余地,扩大生产适配范围。
通用型厂房建筑立面应体现工业建筑特征,通过标准化模数立面分级的方式,既满足项目成本控制,也能满足展示性需求,体现企业特质。立面分级可通过区别构造形式、立面材料、立面造型等方式控制,并严格管理窗地比、窗墙比量化数据。
盐田生命健康产业园立面级配原则:A档立面区域:城市重要界面,临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重要道路交叉口位置;B档立面区域:城市次要界面,临城市次干道,次级道路交叉口位置,园区内部主体景观界面;C档立面区域:城市支路界面,园区内部界面。
在立面分级的基础上,善用土建构造、同价材料等低成本方式,把控建筑节点,重视近人尺度构建细节,提升建筑品质。设计前期开始结合平面需求,立面造型及形象展示需求,设置吊装口、空调机位、货梯、楼梯、工业管道等可能对立面产生影响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因素,使其与整体效果融合。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科技园项目在立面展示上进行整体分级分类,根据项目水平十字轴线划分外围区与内向区,升级不同的立面做法。其中大部分区域立面采用窗墙体系,实现控制造价同时保证建筑规划设计品质。
最后不容忽视的一点,公区空间也应该合理把控品质。例如通用型厂房客运核心筒宜与货运核心筒分开设置,单独设客梯厅及门厅,做到客货分流,兼顾实用性和形象。客运公区部分宜适当进行室内装修,尽量保证自然采光,提升品质。
楼梯间属于公区展示面的一部分,除作为疏散楼梯外,通常也承担着低楼层员工日常通勤的功能。园区楼梯间考虑采光通风,适当增加梯段宽度,满足舒适性要求,内部可结合标识系统设置企业宣传展示栏。
在湾区尤其是深圳土地成本攀升、产业空间“向天要地”的背景下,“工业上楼”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破题方向。《导则》融合了技术条件与指导思想,旨在搭建不止满足现状生产,更能契合未来升级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园区。
“工业上楼”不单单是生产空间的简单叠加,更是制造业进步需求的一个缩影,从空间形态到配套设施,都需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楼后的产业密度更高,聚集效应也会随之增强,园区管理需要跟上企业一直更新的体系。园区的硬件设施和运营服务相辅相成,技术的进步与意识的突破互相成就,必将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