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松懈。能够想见,此作当是作者平心静气时倾力所为。窃以为,判别著作凹凸当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翰墨功夫是否精到,二是能否于翰墨中寓性格。此作两者兼备,故得评委一起好评。为了着重规矩改变而交叉小字,此作于文中、眉头兼有两色小注,虽亦碍眼,然细细品读,小字亦有古风,多为其习书心语,亦属博综。
李良东大字行草著作用笔娴熟洁净,结体匀称平允,规矩疏朗天然,虽行草相杂,但燥润相生而绝去矫饰造作之病,显见作者在王、米、赵、董帖学一路的深沉功力上熔冶有成,面貌初具。著作兼具小字的精到与大字的洒脱,与时下一些专事摹仿、圆滑描划甚至扭捏作态、矜才使气者悬殊,清新雅逸、平平沉稳中亦有文人气,殊可玩味。篇中断行昂首稍嫌故意,虽出于手札习气用以布白改变,但究竟小处着力非咱们方法。
提名评委:刘洪彪作者以纯粹之行书录柳永《望海潮》词,洋洋107字,一气灌输,优游不迫。其点画精巧而不流滑,字形端丽而不媚俗,规矩规整而不刻板,墨色匀和而不暮年。统观全幅,依稀可见“二王”风味,明晰窥得“苏米”形神,于帖学一路、“二王”一脉涉猎甚广,研究颇深。时人作书之流弊,大略三类:或不临古,着笔无由,正书立不住,行书走不端,草书跑不稳;或浅临古,茫无头绪,行笔欠技法,结字缺古韵,谋篇少文气;或死临古,照本宣科,点线喜描画,造型好程式,规矩多相同。此作否则,虽属遵循传统、遵照前贤之典型,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化古法为己有,实为既到位又有滋味、理性调控而能理性书写之佳作。蒋乐志(山东)
此作一张白纸、48个大字、40个小字、三方印章。作者心无挂碍,信手由心,率意跋涉,天然排布。大格式,正能量,磊磊落落,力健气雄。其远追魏碑古拙之气,近熏年代便利之风,深得赵之谦外形内蕴,兼融各门户墨趣笔情。作者操大笔,用宿墨,多扁锋,惯方折,取横势,喜密实,从头到尾心情丰满,从头到尾笔法共同,特性言语和自我形象清楚明晰。字多独立,偶然牵连,以行为主,间出楷草,于沉雄厚朴中营建活泛。五行大字,两行小字,字数不等,行距不均,于正大宽博中防止板滞。当下书法创造,一味摹古丢掉自我、企图稳妥只写小字、竭力造势寻求表面之风正酣,此作素纸大字,任意放怀之创造心态与方法,堪当榜样。
张爱萍的小楷册页《柳三变词十首》不同于近些年大都全国展投稿小楷著作之以大面积多字数炫示功夫,它的正文每页面积甚小,字数百字左右,却写得精健秀逸,安静活脱,改变有致而连接纤茂,气味分外清雅舒畅,令人作细风梳柳、金钗度发之想。幅式的规划也颇具匠心,袖珍小巧形呈长方的正文幅面与广大方正颜色银灰的周边空间构成激烈比照,使观者视野高度聚集于正文自身,取得了很好的展现作用。
说来或许会得罪人,近年来的隶书时风被几家评委面貌所刻画,经过培训而克隆,简直千人一面。处于古文字最下端的隶书,究竟还要以寻求古意为尚。唐人八分已严峻程式,迹近版刻。古意之可贵,只能从学古中耳濡目染。但是,走捷径的美术化制造趋向已使古意日渐浇漓,令人惘然。
高岩的巨幅隶书气味醇古,一看即知是经过长时间的汉碑临习酝酿得之。它有摩崖的雄壮气势,兼得汉碑中如《张迁》、《郙阁》一路平允大气的精力。它的雄壮防止了粗浊,正大又不流于板滞,到达如此境地,难能可贵。
我本属行草组评委,评奖阶段尽管打破书体边界,但引荐一个隶书作者是否越俎代庖?我年轻时曾学过汉隶,个中精窳自能分辩。希望此举使一个优异的隶书作者不致沉没,更使踏结壮实则古的学风得到宏扬。
此小楷著作《书斋雅赏》内容为苏东坡《凌虚台记》、《超然台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名文四篇。一篇一小幅,共集成四幅。在全体大幅著作中,并不显眼,但我却选了它。细观此幅小楷,有晋唐之风骨,亦有元明之温润。运用疏密规矩,取势灵敏而不乱;进入行书笔意,偶有牵连而不流滑。俊美不显露,摆放不板滞,平心静气,轻松自若。有天然奇妙的结字才能,又有稳健厚实的用笔基本功,实属可贵的佳作。后来我了解到,作者汪敦银不是书法专业身世,作业之余就是喜爱写小楷。他是有天分的、心静的、结壮的,并且他看过、临过、琢磨过各个前史时期的小楷,有过长时间的操练和练习。经过著作,我能看到他于传统书法心追手摹、志存高远,感触到他写字时的安宁和美好。
十几年前,故意拼贴尚未演为习尚时,我就曾对立册页参评,由于已然投稿不允许装裱,那么册页无不裱褙且品相姣好,至少在评定起跑线上是不公平的。现在册页反显得朴素,所以一溜平排的册页让我徜徉、停步。
有一件写得很好的册页因逾越尺度被撤销了资历,但假如合格仍会因同省或曾听过我课而有必要自觉逃避,成果我发现了萍水相逢的曲庆伟。
这本册页誊写的是自作诗,也正是本届征稿发起并鼓舞的。但是我之所以被它招引乃是由于它像山间随意弯曲的清溪汩汩活动,处于汇成瀑布一泻直下前的安闲状况,行于所行而止于不行不止,欢快地从石罅流出。水势陡峭也就不会与阻挠的大石折冲喧豗,当然更不会激起沉滓而从始至终坚持明澈。
曲庆伟抄诗读诗而毕竟学会写诗,因而书卷气充满于言外之意。点画的清刚,结字的清越,没有拘泥于少量几家,但又看得出渊源有自音讯多方。应归于历代文人自订诗集时采纳的传统格式,可谓辞章和书法并美统筹的那类,这种风格为我所激赏。
行草书缜密《齐东野语》册页,作者以行草手札书之。用笔承“二王”家法,提按抑扬,使转萦带皆交待清楚,点画精准到位。行笔尤善使锋,方起圆收,简练明快。虽方寸小字,却毫无松懈,起承转合,心手相应。笔调中还参以宋元墨趣,线条更显丰盛,意态多姿。此外,作者在创造中,以字法映带规矩,通篇著作的节奏和旋律在轻重缓急中如行云流水般天然抒发。通观全篇,从首至尾,前后照应,一以贯之,神完气足。言外之意,翰墨精巧,“言语”纯粹。气味文雅,不激不厉,反映出作者极为深沉的书写功力和较高的归纳本质。
此幅著作以魏碑为源,并取颜柳筋骨、赵体及清代碑书之长,构成自己面貌。爽直与圆润相间,刚健与柔媚共存;润而不湿,干而不燥;气味纯粹,天然风趣;开合有度,使转自若。作者能如此取法,可见其对楷书了解有深度,学问丰盛,实属可贵可贵。
此本小楷册页取法“二王”,得魏碑之疏朗俊利,文徵明小楷之清丽高雅。广涵众长,自得其趣,小中见宽博,密处得松绰。结构精准,法度威严,笔笔到位,一丝不苟,首尾贯穿,趁热打铁。宝蓝纸配白色写就,鲜明洁净。又配朱砂印泥更兼沉稳宽厚,很是妥当。每页规矩组织均有不同,画面活泼生动,意趣盎然。
本届国展中欧阳荷庚所投的大字行书著作在悉数入展的行草书体中分外有目共睹。此件八尺行书点画沉实、意态飘洒、气候雍容,其对苏字的了解和使用已与时人拉开了间隔,初显自家气候,体现为:一是用笔上融入了碑之端厚,笔法上正侧兼用,抑扬清楚;二是其将苏字拓宽为大,字势上愈加奇崛倒闭。这种不逐时髦、冷静淡定的艺术质量,难能可贵。单个字形着重“扁”的处理,给人以过于“压”的感觉,不能使字形“耸立”,还须留意。
初看此帧著作形似学赵之谦,近看亦有宋人意味,翰墨运用与结字构成俱佳。此幅著作用笔方圆并备,其间锋用笔尤显主道,用笔缓而沉,含而不露,使转得宜,故而墨气氤氲,涵蓄力拔,使通篇稳实茂盛,谨慎厚重,散发出严肃、润泽、圆劲、典丽的古韵。在其牵丝映带中随之安排,气机自出。线的厚实与书写速度的掌控自若,寓静于动,用墨上有力透纸背、鞭辟入里之感。著作全体华滋厚重,整严劲健,寓平于奇,天然陡峭中见奇崛,有滞而不浊,轻而不滑的视觉作用。结字取斜势,随机映带,笔短意长,收笔处冷静,神态四溢,显其活脱雅健,亦庄亦谐。规矩上充满安置,不求大块面大空白,力避过火着重构成的“造作”。
数十万计的竹木书籍和帛书的出土是二十世纪考古工作的伟大成就,也给今世书法创造带来了千载一时的机会。最近二三十年来,参用书籍法进行隶书创造已是恰当遍及的现象。其间一些人学古不深,或作古怪之形状,或堕圆滑之坏处;又有一些人学古不行谓不深,却萧规曹随在仿竹简纸上书写,自套桎梏将创造降格为摹古制造。乔延坤这件著作学古而能自运,从很多学简著作中锋芒毕露,令人眼前一亮。
从技术上剖析,作者对秦汉书籍帛书下过一番厚实功夫。字形多有所本,修短方圆又依据创造需求调和处置;用笔徐疾妥当,轻重合适;墨色枯润相间,尽管故意却不突兀;规矩上很多的横平竖直笔划处理具有很好的安稳感,少部分斜线长划加上阶段圆点以及三条暖色隔线,适可而止地丰盛了节奏改变,行距字距疏朗透气,600余字竟无促迫之感。整件著作透显露古雅温润的气味。
当然作者也需警觉著作中显露的那一点点扁笔端倪,秦简自身有此种笔法,但扩大到纸面上还须慎重才好。
林景辉著作书自作诗三首,每首平仄合律,朗朗上口,描景写物生动风趣,虽谈不上非常精妙,但也可观,此符合自撰诗文之发起。此作技法取王铎笔意,间以米芾姿势,如“满”、“鸟”、“寂”等字,共处稳妥调和,笔法纯熟,字势美丽,起承萦带天然,并不突兀。节奏显着,重字不板滞,细字不轻飘,墨色枯润得宜,跳动映带极端流美。规矩布构,欹侧生动,构思一起,起笔榜首字与第二字相距较大,每首诗后落小字标题,但并不阻碍著作全体气味的流通,第二行榜首字起承与榜首行拉大间隔,而与第三行紧贴,看似不当,实则欹侧生姿,使整幅著作动感十足。看毕竟落款,作者为了不损坏正文的全体作用,而用小字落到左边最边处,与正文构成激烈比照,使整幅著作完美生动。
当然作者也需警觉著作中显露的那一点点扁笔端倪,秦简自身有此种笔法,但扩大到纸面上还须慎重才好。
这件著作取法“二王”帖系,有江左风流韵致,连接流通,悠扬细腻。通篇寓改变于法度之中,技法娴熟,点画体现及起承转合轻松天然,有年代感。这件著作的特色有三:一是细线条融劲利与虚和于一身,圆浑婉曲而内含筋骨,体现了作者“提得起笔”的才能;二是重墨侧锋的运用与细线条之间的鲜明比照。作者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作为类似性造型的方法,经过连接成片的组合构成类似和比照,强化了著作的体现力;三是规矩上的旁边面形象。著作前三行之间行距疏朗,末行与第三行之间行距严密,营建出著作的旁边面形象,体现出不同的审美兴趣。缺乏之处是除粗线与细线的比照外,其他比照元素显得短缺一些。
隶书在东汉时期到达鼎盛,且“每碑一奇,莫有同者”,可谓众美纷呈,风格高古、气味浑厚是其一起的审美特征。此件大字隶书对联著作,即较为精确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要害。此作显着师法汉《石门颂》,用笔厚重苍劲,亦不失灵变。结字以法为基,稳中求动,收放适度。全体看来气候浑穆,翰墨沉雄,不失为一件佳作。特别以大字体现,更是难能可贵。作大字不易,其用笔、结字及墨法均难以驾御。相对于来稿中大批量鳞次栉比的小字著作,大字所带来的视觉作用不只让观众为之神态振作,其审美价值更代表了咱们这个年代的精力面貌。从开展眼光看,此作若能在诸艺的融汇及特性的体现上再有所拓宽,其艺术质量将会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手卷是一种合适表达心性的书法形制,因其安闲和抒发被历代书家所喜爱,所以手卷也往往成为一个书家甚至一个年代的代表作之一。徐右冰的这件行书手卷内容为作者自作短文一篇,言外之意对故土的留恋之情栩栩如生。观此作,艺术风格有明清风仪,胎息于王铎,字的点画及形状均能得以新的诠释,且能将王铎之点线化刚为柔,写得细腻逼真,能够精确的看出徐右冰对经典著作有超卓的掌握和解读才能。细观此卷,书写状况优游自得、天然放松,这也是咱们所发起的。当然单个字如“过”、“定”、“明”、“来”、“些”等字形稍显失控,需再加以调整。
十一届国展进入终评时,每一件著作的上与下或许就在毫厘间,取法的凹凸均能左右一件著作的去留,而进入优异著作提名阶段时,好著作从很多入展著作中锋芒毕露,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著作的气味和风格。王大禾的这件小草书轻灵、安闲、洒脱,细品可用“纯、逸、雅”三字归纳。所谓“纯”,其用笔能得“二王”真理,点画洁净,草法精纯;所谓“逸”,通篇逸气盈楮,深涵晋人洒脱古淡之韵致;所谓“雅”,就是该作体势流美,精润隽永中有娴雅之情。此件著作的取法融汇了《十七帖》、《书谱》的经典元素,又对怀素《小草千字文》进行了消化吸收,特别是在部分上加强了纵势上的绵绵与流通,并施以大草的体现方法,强化了整幅著作的韵律,通篇真气充满,古意盎然。当然此作为了着重一种活动和洒脱,单个点画稍显冷静缺乏,需要磨炼整合。
王志立草书巨幛以纯白生宣出之,显现充沛的自傲和出众控制力,蛇矛大戟、纵横使转,如入无人之境。著作立根明清大草,沉雄劲健、淋漓舒畅、气味浑厚,得倪元璐高古拙朴而避其奇诡迟涩,盖得益于颜体行书之平实圆润。又深研王铎涨墨法,运用恰当,倍增著作张力,尤见匠心。所憾者,大字正文未完转入的题款小字略显突兀,虽为分章布白计,然为方法而方法毕竟一病,此亦时风耶!
王道国行书《杜工部积草岭诗一首》取法正宗、气势沉雄、素朴正经、悬殊时风。此作以“二王”为根基,以宋人笔意为风神,极尽结字开阖、墨色浓淡、用笔中侧、规矩聚散、节奏快慢、笔势连断等改变之能事,且于八尺素绢创造六行大字,形制大方、字大盈尺、宛转蕴藉,较好地处理了大字创造中的气势与文雅的联系,尤为可贵。这也体现了老作者在当时年代背景下对传统的发掘和对经典的据守,以及运用个人才思和功力去探究个人风格的特别含义。
张志鸿隶书中堂用笔凝炼简劲、冷静天然,结字端雅而富含生动改变,并无装腔作势之弊,能够见得其在汉隶碑文中多方化取、纳于己用的沉淀与功力。通篇照应调和,意连势全,气候丰丽、博洽、朗练。此作堪当本展隶书中之优异者,若用笔再加沉厚,结字损巧益拙,或可更进一境。
此为《思翁杂记》行书册页。很显着,作者刘洪镇是学米字的。学米字往往会过份着重“弩”的笔意而构成古怪,但此作全然不是。他挑选了“杂记七则”,自身就能分段,构成长短句,在规矩上就天然轻松,有呼有息。全篇结字精准,秀美正经,用笔决断有力、洁净利落,细部告知也很清楚。用墨浓、淡、枯、湿,照料周全,联接亦很奇妙。有直截了当之部分,也有趁热打铁之全效。此幅著作贵在没有烘托、制造、拼贴等为展览而作的流气,单纯而明晰,简练而清新,有更强的书写性,可谓是素面朝天见真功。
著作取法魏晋,精巧高雅。楷书创造简单巨细相同,此件著作书写天然,生动轻松,提按清楚,点画细腻。墨色上亦能用心体现,色泽纯粹。规矩布白颇具匠心,参差有致,留白恰当,稳妥平缓。通篇精巧耐读,可谓小中见大。
这件著作以全体气势而先声夺人。著作归纳了明清以来巨幅狂草大轴的专长,以徐渭书风为首要基调,参用张旭、祝允明、傅山的体现方法,通篇翰墨舒畅,改变丰盛。该作规矩有自己的思维,经过调整结体与结体、行与行之间的间隔,经过撤销四周空白,使得上下贯穿、左右回视,全体上又天衣无缝。从墨色体现看,通篇大致分为浓墨粗线、湿墨细线及枯墨枯线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显着的比照,彼此之间既有替换和改变,又互相依靠和照应。著作以多元的比照作为大幅狂草著作的细节,然后增加了著作内在的丰盛性。缺乏之处是有些点画略嫌草率,如第二行“远”字的末笔和毕竟一行“歌”字中三个点的处理。别的,“耳”字竖画的颤动也显个人习气。
小篆经清代开展,风格多样,今世大有逾越之势。王玺此幅本于撝叔而结体爽快,气量昂然,运笔舒畅,率意而为,书写中赋予了抒发性,在风格寻求上不坚守一家,多方取法,具有朴茂恣肆之气候。上下两段文字,上用行书,下用隶书,能够精确的看出作者较宽的书法路子,但比起主体略有差劲,尚须强化。小篆内容为《苦瓜和尚画语录》四时章中前大段,文字多处有误,但瑕不掩瑜。
刘小龙小楷册页《文心雕龙》,经多轮评选走到毕竟,毕竟获优异著作。我提名其进入优异著作的理由首要根据以下三点:一是对古法的吸收交融比较娴熟。从著作中可明晰看到,作者对王羲之《黄庭经》、《孝女曹娥碑》、唐人《灵飞经》、赵松雪《汲黯传》以及魏碑、隋碑墓志下过较为深化的功夫,创造时能将多种经典奇妙交融,化为己用,使著作中既有经典气味,又有个人面貌。二是用笔必定,结字宽博,规矩天然。其用笔舒展挺立,厚实细腻,提按天然,弹性有度。在小字创造中较好地体现了毛笔的功能,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性、书写性;结构方中偏扁,中宫宽绰,平允中富有改变,饶风兴趣。著作用浅黄仿古纸,按文本天然阶段断行起句,书写简静平缓,不激不厉,书卷气足。三是创造情绪谨慎。册页十二面近两千言,从头到尾神凝气畅,点画精巧,沒有一点点松懈迟滞,无败字败笔。每页附有印刷体原文,细心对照,无讹夺,无修改,殊为不易,这反映了作者经过长时间练习养成的谨慎创造情绪。
这件著作的风格比较文气,通篇调和在一种天然、闲适的气氛之中,反映出作者轻车熟路的书写才能和散诸怀有的书写状况。著作尺幅比较大,却能以小行草的方法洋洋洒洒一向而下,体现出手札信札书法中的那种精到、细腻和书卷气,实属难能可贵。著作取法多家,而能自若地交融在一起,也体现了作者变通和改造的才能。在空间处理上,开合有度、收放自若、真假相间,在平允中造险绝,于险绝中体现平允。著作中虽字字独立,却体现出激烈的连接组合认识,并且经过结体的巨细正侧来强化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构成结体姿势的改变和行气的摇摆,完成了一种内在的韵律感。缺乏之处是两个“耶”字和“耳”字竖画的拉长显得重复。
此帧册页,端其笔迹,有董其昌之意,亦有宋人手札之痕迹。其通篇隽逸遒劲,寓刚于柔,寓动于静,睿敏而沉稳,劲健而洒脱,有青阳之气。用笔中圆厚润,运转爽劲,气机流宕,时有偏锋化阻为夷,轻挹自适,左右映带,涵养行藏。着笔沉凝于纸内,显其线条之刚毅。而跃于纸面的是一种隽逸之气,用墨充和,浓淡相宜,笔畅墨酣,神完气足,气韵生动。枯笔之处尤重质量表达,虚处生动枯而润。抑扬提按显得平缓天然,在法度精严中不失活脱逸兴之态。甜而不艳,畅而不媚,这种书写的心态体现了作者冷静不迫、挥洒自如的艺术本质。结字构成上,跌宕起伏有致,揖让回视得宜,任行距天然摇摆,任字“间”距,巨细粗细,天然罗列,随机生发,随意而安,笔势圆活,淡泊相生,处处机抒自出,爽快神聚,是一篇可贵的佳作。
本届国展发起自作诗文,《大西南赋》为自作四言文赋,通篇五百余字,一韵究竟,是篆书中罕见之作。该著作取清人篆法,可见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之遗韵,通篇整饬密致,摆放有条有理,透显露清整、温润、娴雅气味。细心品来,著作笔法悠扬遒劲,笔画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起收有度,线条活动洒脱而力度遒美,将较为单纯的篆书线条处理得丰盛灵敏,意韵深远,颇具艺术情味;结体或方或圆,或侧还锐,飞扬如风柳,静穆似晨露,规整调和,谨慎古拙,于方劲严整之中见秀姿;墨色浓润厚朴,轻盈起落,全体共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地处西南,在感知家园天然风光之美、风土情面之浓、人文地理之厚、前史文明之远、宗教信仰之诚等基础上,能结合个人学问涵养和融入真诚情感来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值得发起。在书作《大西南赋》的言外之意,能够感知作者酷爱家园、歌颂大西南的丰盛情怀,这也是该作让人牵动之处。
作者因其传统技法之娴熟、经典碑本之博涉、创造理念之先进、审美兴趣之高雅,近年于高端书法活动中体现杰出,非常重视。其平常多以行、草书著作问世,给人以高雅而隽美、精严而率逸之全体形象。此次展览,作者一改常态,勇弃惯式,用八尺整纸,作大字楷书,在入展楷书著作中兀然耀眼,赫赫提神。尤可喜者,此作唐楷加魏楷态势,楷书参行书意趣,不求字字体量一起,不事队伍规整清楚,将书卷之气转化至大字巨幅之中。作者于点画之启承转机、造型之俯仰向背、行间之照应干系、墨色之湿行涩进,皆安闲挥运、任达不拘,无装腔作势之感,为今世楷书之艺术表达供给了一个新颖鲜活、可资学习之典范。
取法汉隶刻石者最可贵的是宏阔的格式与苍莽的气候,尽管能写精巧的寸隶也是不错的一格,毕竟不能与此混为一谈。李守银此件著作首要占了气局之先,通篇观之形象廓大而气势飞动。细察之则用笔稳实,书写天然不造作,线条朴厚的质量中又带几分灵动。结字布白颇用心,聚散收放强化了空间节奏,虽略有夸大过度之处,也还无伤大雅。再看文字内容为汉刘邦《大风歌》,顿觉著作风格与文义甚为符合。能够想见作者创造时诗文意蕴与翰墨挥洒彼此生发的那种豪爽爽快的现象。
时人学章草,多拟皇象、索靖、陆机、宋克和现代王蘧常等少量几家,有扎堆之势,面貌趋同。又因入古不深,取貌遗神,用几个章草符号,夸大定型,书写程式化,一如“美术字”。更有不谙章草草法者,以今草甚至行书字法增加章草笔意,混写而成,表达迷糊,难以识辨。此件章草条幅,融古今诸家于一体,旁涉汉草与简书,信息量大;行笔沉实稳健而又快利不拘,提按抑扬有板有眼,节奏感强;墨色湿枯得宜,涨燥合度,笔笔顺势写至墨渴,出现墨色“天然段”,书卷气足。今人作章草,能兼得高古之气和年代之风,实属可贵。此作虽非笔笔精巧、字字珠玑,尚须不断充分、改进与进步,但置于十一届国展章草著作群中,仍不失为上乘之作。
隶书创造的取法源头当然在秦汉,但唐宋元明一路沉寂,就是名家高手也都不擅隶书了,直至清代才奇峰突起。清代人看不到秦汉人的墨迹,凭借金石学环境气氛复兴了隶书创造。其间邓石如是走在最前面并且是罕见的未风格化的清代隶书咱们。
叶韶霖的这件著作是取法邓石如的。用笔稳实平铺,线条宽厚圆浑,结字茂盛舒展,规矩规整大气。特别是选用的赤色洒金纸,颜色纯粹顺眼,与乌亮冷静的墨色般配,得金碧辉煌之气候,令人生爱。尽管著作中的结字也有不行稳妥之处,但仍不失为一件取法清人的成功之作。
《三苏诗八首》,法取魏碑,中楷书之。其用笔以方折谋势,以使转取妍。墨法或浓或淡,行笔或虚或实,点画朴厚中寓灵动、率意中见谨慎,通篇气候浑穆,意态雄奇。结字古拙险恶、恣肆流通,形随意动、态由情出,虽形似稚拙犯险,却能涉笔成趣,实能于唐楷横平竖直之外另辟蹊径、别成一家。此外,该作还以素纸中堂形制书成,通篇方严规整,清新洁净。著作左右留白处上下两段参差,遥相照应,题跋和所钤之印与正文天衣无缝,使著作添增了几分文雅静气,也给读者以较好的视觉感触,充沛体现了作者较深的传统功力和杰出的艺术本质。
何巧忠小草取法多方,似更多受今世名家影响,行笔纵横捭阖,斗胆敞开,将诗的韵律与个人性格贯穿一体,前后照应,浑然无迹,似有忘我之神态,玉珠落盘,音色锵然,轻重疾徐,皆从灵府中流出,很少斧凿之痕,如加以恰当的碑意,当更臻于妙矣。
印人陈寰,湖南长沙人氏,余前所未闻,今亦未见者。盖初评时,其实并非看好。印甚小,殆非吾老眼昏花者爱之;再者,印屏朴素,恐难出彩焉。然谛视之,其题签书法精巧异于时流,一可观者;其篆法、刀法、规矩能彼此生发,二可读也;其款识古拙而不失精致,三近情面矣。夫古玺式能出版卷气味者,罕见!吾荐陈寰,信评委诸公不弃哉。
张威治印,余喜爱也。其取道汉将军章而别开生面,故能高出时流。虽无雄壮之势,转及清雅已然心爱。其篆法婉且通而成正经;刀法精准,披削而成秀劲;规矩清而能逸,情怀自现。夫治印以品质、性格,发乎自己,裒成奇妙,盖其意趣与余附近,故乐而荐之。
当今篆刻以先秦古玺为范式的创造已蔚成风气,就本届国展的著作来看,古玺类著作当属大宗。此著作能在古玺类胜出,得力于其明显的特性和高雅蕴藉的气质。古玺作为篆刻适意印风的学习载体并非长远的工作,追逐劲健、雄强之风成为时髦,印坛多有世人一面的现象;而此作者则能以雅逸之趣融通于古玺之中,气味清淳,品之若“是有真宰,与之沉浮”。一起此作不乏今世特色,其体现正应孙虔礼论书之“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此作者能以古今之法而寓自家之意,其篆刻之理念当追通会之际;就其创造方法看,刀法、兴趣、比照、照应已至细处,规矩布局天然生动而显现出节奏,可见作者对篆刻创造具有杰出的本质和杰出的敏理性。适意印风“技”当然重要,但表象之下的“意”是其底子。“意”或谓之“神”,“玄神宜宝,素气资养”,“意”之凹凸方为篆刻之凹凸,此作者贵在能以其“气”别于一般之“意”。
本届“国展”篆刻著作在评选中分为工稳、小适意、大适意三类。这样做的优点是客观上较好地均衡了三种创造类型的份额,一起也便利直观地将同一类型的著作作比较。在大适意的著作中,古玺类巨印成为数量最多的体现方法,其间不乏耀眼的著作。事物存在的作用往往是相对的,当许多耀眼的著作并排悬挂在一起而方法近乎相同的时分,他们耀眼的光焰也敏捷暗淡了,这件在其间并不非常抢眼的著作却逐渐凸显出来了。原因首要在于,它显着地避开了当下许多巨玺刚猛、用强、故作姿势、极力获取外在表征冲击力的积习,不管线质、结构、规矩等方法都能在动感之下流显露宛转的气味。正所谓“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当下古玺印风之创造多呈热情与直爽,但篆刻之高度理应多些殷切的意蕴与耐人品尝的文化感,内在依然是要害的东西。在很多附近的视觉激烈的巨玺类创造中,此作尚能体现出单独的意蕴是其杰出之地点。
此件刻字著作,构思讲究,布局奇正,字体线形把控到位,刀法拟金属冷轧式着手,铿锵厚重,技法娴熟,神韵十足,颜色处理调和。特别是著作右部分阴刻小字的运用,更增加了整件著作的内在,使之更具学术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