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版图 通达向未来
发布时间: 2024-03-21 来源:快速卷帘门
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宿州物流体系更健全,“通道+枢纽+网络” 物流格局基本形成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近日,结合《宿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立足全市实际,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对于被誉为“舟车汇聚、九州通衢”的宿州来说,这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我市具有襟连沿海、背倚中原的区位优势,紧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和物流提质增效降本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切实推动物流业集群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支撑作用,高水平建设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连接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
到2025年,全市物流体系更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格局基本形成。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物流枢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物流成本明显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降至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建议》涵盖5个方面18项主要任务,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要方向,是现代物流高水平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建现代物流载体平台。提升物流枢纽能级。加快建设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推进园区片区开发,发展公铁联运、应急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保税物流、专业仓储等,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专业物流片区。依托传化宿州公路港、宿州经开区电商物流中心、宿州百大农产品物流园等,打造宿州经开区工业、商贸物流片区,重点发展干线运输、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依托蕲县港口码头建设,打造宿州南部临港大宗商品物流片区,重点发展煤炭、粮食、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依托蒿沟货运站、新汴河码头、宿州机场等建设,谋划打造宿州东部多式联运综合物流片区。建设县域物流节点。各县区、市管各园区围绕服务农业、工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满足产业园区、工业公司和重点市场等物流需求,合理布局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重点建设物流集散分拨和末端配送设施,形成干支衔接紧、覆盖范围广、运作效率高的县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乡末端物流网点提质扩容,满足冷链仓储、邮政快递等服务需求。
建设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补齐基地设施短板。通过硬件改造、技术升级,充分盘活基地内现有冷链设施设备。加强对基地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完善配套运输设施。谋划建设冷藏冷冻、冷链加工、检验测试、集散分拨、城市配送等高规格的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功能性短板。搭建冷链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冷链库源、货源、运力等市场信息,为冷链干线运输、分拨配送、仓储服务、冷藏加工等业务一体化运作提供平台支撑,热情参加发布冷链物流相关指数。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与其他几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枢纽、集散中心、物流园区等信息平台互联互享。建设冷链物流科创中心。完善产品交易、展览展示、信息服务、商务金融、科创研发等功能布局,推动冷链要素集聚。鼓励冷链上下游企业在中心入驻(挂牌),支持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公司在中心建立全国性总部。强化基地运营管理。夯实砀山县冷链物流联盟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基地跨区域联动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冷链物流业务经纪人。健全生鲜农产品双向流通通道,实现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区域集散。推动中央、地方政府储备肉及医疗药品储备与基地一体布局。
完善现代物流通道设施。打通水路航运通道。完善浍河、新汴河、徐洪河等内河水运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内河航道航运能力,畅通粮食、煤炭、矿建材料等重要物资水运通道。加强与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合作,组织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借港出海”。增强铁路货运支撑。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场站、进园区,加快宿州符离铁路货运站、蒿沟铁路货运站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符离铁路货运站铁路货源组织能力,争取中铁快运在市内设置服务站点。完善公路货运场站。在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或周边区域,通过新建、整合扩建、搬迁重建等方式,布局建设汽车货运物流场站设施,引导中心城区物流公司退城入园,集聚发展干线运输、商贸物流、快递物流等。
健全现代物流发展业态。发展制造业物流。围绕轻纺鞋服、食品加工、板材家居、化工建材、煤电能源等重点产业物流需求,配套完善制造业物流服务。鼓励制造企业专注核心制造业务,剥离外包仓储物流、物料配送等非核心业务,引导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全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培育发展集物流服务、融资结算、保理保险、信息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供应链服务,提升面向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发展大宗商品和应急物流。立足宿州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推进粮食、煤炭、建材、汽车等大宗商品物流发展,积极引进专业市场运营商,建设区域性建材、汽车、汽配市场等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快医药物流、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发展冷链物流。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健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促进生鲜农产品上行。围绕居民消费“最后一公里”,鼓励供销、邮政快递、电商等共建共用末端冷链物流设施,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建设力度。布局建设县域冷链集配中心,提高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满足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积极创建省级冷链集配中心。加强冷链物流安全监管和进口冷链食品流通追溯管理。发展快递电商物流。采取政府承建企业租赁(购买)、企业自建等方式,推动县域快递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品牌快递公司、电商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快递公司开展共线配送。支持快递电商企业发展云仓模式,推动库存前置,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快递进村”提升工程,加强城市即时配送体系建设,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支持电商骨干企业建设集仓储、分拣、集散、配送、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
强化现代物流发展支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瞄准全球和全国合同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培育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能级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实现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壮大企业规模。积极培育创建A级物流企业、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和星级冷链企业等。支持市内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政企对接、银企对接、校企对接等活动,举办物流业展会、论坛、年会等,承办招商推介会、投资恳谈会等活动。周转箱筐、货架、传感监测等载具设备,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叉车、铲车、冷藏车等特种作业车辆的整车和零配件生产制造。推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发展保理、保险等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快递企业组织疫苗、医药等专业化温控供应链服务,支持发展物流相关咨询、检验监测等服务。推动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物流公司“上云、用数、赋智”,鼓励物流公司、物流园区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更新,鼓励发展网络货运、无车承运等新业态。鼓励物流园区(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推进物流包装减量、循环利用,推广使用绿色低碳运输工具,配套建设充换电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库(厂)房屋顶、停车场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构建光伏储能一体化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提升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支持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装卸站点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标准化托盘、包装基础模数、内陆集装箱等。鼓励物流公司、商协会等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创建省级及以上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冷链物流基地等。结合省级物流品牌认定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品牌。
交通畅则物流兴,物流兴则产业强。《实施意见》实实在在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更好成长。
支持物流品牌创建。对新获批的3A级(3星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网络货运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4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物流企业或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按市有关政策兑现奖励。
支持物流企业总部建设。对面向全国和区域的营运总部、采购分拨中心、业务单证中心、结算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法人企业,物流营业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3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格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营业额首次达到10亿元、15亿元及以上的,分别奖励20万元、40万元。支持物流示范试点创建。对成功创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基地、冷链集配中心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建设,对获批省级综合服务示范平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支持快递物流提质扩量。对年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万件、1500万件、3000万件的快递公司,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示范站点,给予每个站点不超过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支持物流公司设备提升。对购置安装现代化装卸作业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及采购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物流设备,当年实际发生费用超过200万元的物流公司,对设备购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且单个企业贴息最高不超过50万元。支持物流公司创先争优。按照物流公司年货运量、吸纳就业人数等综合贡献度进行年度排名,按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等不同物流公司类型,各评选物流标兵企业、物流示范企业等5家左右,给予荣誉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