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3D打印网
发布时间: 2024-06-24 来源:安博体育官方下载
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济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了一种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能够适用于打印复杂的三维网格结构。该复合材料首次发表在《纳米能源》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具有许多理想特性,包括高柔韧性和高机电能量转化率
2020年4月28日,中国金属3D打印龙头铂力特(科创板688333)发布了2019年年报: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实现 32,174.28 万元,增长 3,026.37 万元,增幅 10.38%。
新一代手持式三维扫描仪搭载自主研发的3D相机硬件技术,具备高性能嵌入式计算能力,机身灵动小巧、便携易用,能高效完成多种复杂的扫描任务,满足产品研究开发和原型设计的需求,让扫描过程更便捷更省时,让三维数据更准确更可靠
2020年4月27日英国3D打印公司Wayland Additive 展示了其新的电子束粉末床熔化(PBF)工艺,被称为NeuBeam。此公司表示,其技术与其他金属PBF工艺(激光PBF和电子束系统)相比具有众多优势。
SmarTech分析公司发布了最新的陶瓷快速成型制造(AM)市场报告《陶瓷快速成型零件生产:2019-2030年》。该报告认为,即便是目前在COVID-19爆发的情况下,到2030年,陶瓷增材制造市场的收入估计将达到48亿美元。
2020年4月,美国检测新冠病毒样品量太大,取样的棉签都不够用了。3D打印棉签(即拭子)给医院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有助于增强医院的检验测试能力。通过在现场制作棉签,医院不用担心下一批货何时到货。
离3D打印概念提出至今,已逝去了数十个年头。从1986年3D打印技术诞生到现在,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全球已形成了了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两种技术流派。关于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孰优孰劣的争论,也让3D打印这片“宁静的湖泊”荡起朵朵涟漪。
目前模具企业在产品变形和注塑周期等方面经常遇到技术瓶颈,通过改模等手段仍无法完全满足产品开发的需求,最终只可以通过变更产品设计意图进行妥协,既导致新产品研究开发周期过长,也使外观、结构等不能全部符合市场需要。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同样也在更多的引入依赖电子互连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配件和其他功能。这一切都将需要广泛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因此一定会推动相关产业增长。
3D生物打印的器官,尤其是心脏,正慢慢的变成为现实。南极熊希望带大家一起了解2020年最有前途的3D打印心脏项目。能想象,这项技术对医疗行业很重要。它的主要用途是挽救数百万需要替换器官或移植的患者的生命。每天都大量的人等待更换器官。
在经历了上交所的两轮问询后,先临三维科创板IPO之路生变。2019年11月,先临三维主动撤回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之后,先临三维科创板IPO在2019年11月13日终止审核。就此,先临三维冲击科创板落空。
高强度3D打印马氏体钢技术取得突破!这项技术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工程学院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科学家合作的结果,可能会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国防工业中得到应用。
我们周围的许多行业都在向电气化迈进,乘用车的电子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这可能是对全世界汽车市场产生的最大的影响之一。除了特斯拉和Cybertruck,其它主流汽车制造商也正在为我们的电动汽车(EV)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光韵达;股票代码:300227)近日公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08
随着产业转型的一直在升级,增材制造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开发,国内的增材制造尤其是金属3D打印技术和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SmarTech Analysis分析报道,2019年全球金属3D打印市场达到33亿美元,包括3D打印设备、材料和服务,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110亿美元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先临三维(830978)拟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已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辅导协议。据了解,公司去年11月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3D打印的触角,如今已延伸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具备传统成形制造技术所不具备的变革性优势,3D打印技术已成为当前装备先进制造、结构设计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热点方向,许多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指纹识别曾被认为是保护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子设备的终极安全措施。2013年,苹果公司发布了号称拥有首个TouchID系统的iPhone 5s,开启了指纹识别时代。自那以来,几乎所有主要设备制造商都迅速加入了这一行列
航空发动机作为航天飞行器的核心部件,决定发动机关键性能的涡轮叶片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推动力与涡轮机前沿进气口温度紧密关联,涡轮叶片的承温能力则决定了整台发动机的推动力,而提高涡轮叶片承
金属的增材制造(AM)工艺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减材制造工艺相比,AM减少了设计限制,并可以大幅度减少材料浪费。但是,要使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中得到普遍应用,一定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2020年4月8日,南极熊看到,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关于“粉末重复利用对3D打印零件质量的影响”的论文